如果只是为了自己,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4-11-03 03:27:52作者:楞伽经讲什么小学时看《动物世界》,很多食肉动物疯狂捕猎,对食草动物不留情面,赶尽杀绝。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成年人的世界亦是如此。面对紧缺的升职空位和转瞬即逝的赚钱机会,有什么理由不抓住机遇,扭转乾坤呢?那段时间边看《博弈论》,反复思考推演:在零和博弈的事件中,如何最理智地出击,打垮竞争对手。推演的结果是:追上第一名,打击第二名。然后更要想办法让第二名看见自己就闻风丧胆、望尘莫及。
通过反复观察修,我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却因为过分拉大与第二名的成绩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团队不停地分拆重组。上级主管无可奈何地跟我说:“带好一个组固然很好,但要是能想着整个团队,那领导岂不会更喜欢你?”
当时我不但没有领情,私下还不停地抱怨领导:带出来一个冠军团队就给我拆散重来,从老弱病残里再带出一个冠军团队,居然又要给我拆散!你这领导是不是太没水平?带着零和博弈的思考方式,与未来诸多岗位都导致了人事危机,常常工作不顺利。现在反思自己,其实就是心胸不够宽广,中了零和博弈的毒。
“菩提心的殊胜”这节课中,有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一点,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课程中,导师反复强调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发愿帮助别人,解除别人的痛苦。不但要一心一意做利他的事,而且还要发起勇猛精进之心,以此作为生命的强大意愿。
带着强烈的震撼,思惟这节课的内容。发现我曾错误地观察修,一直把这个世界想象成零和博弈中的模型。而零和博弈的生存法则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重新思考世界的真实规律。
首先,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生存目标是: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一点。而这样的发心,就导致了分别,分别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损害的。对于有利益的会心生欢喜,愿意与之交往。而对于有损害的,就会生起嗔恨心,或避之不及。由此引发各种痛苦和烦恼。
第二,我发现还有另外一种生命状态。例如每个家族的族长,或家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通常受到大家的爱戴,并且大家都愿意与之亲近往来。他们究竟是做对了什么事?
想来想去,原来是他们没有只想着自己,还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管“大”家的“小”事。有时候不仅出力,面对问题甚至还会主动出钱,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稍稍为大家着想一下,就成了家族最德高望重的人。那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更能利益到别人的人呢?
第三,我想到了韩红。一个只为利他,不顾自己死活的公益人。这样一个公益人,受到了许多网民的爱戴。很多热心的网民坦言,给需要帮助的人捐钱,他们只相信韩红。一个普通人仅仅做到了一心一意利他,就得到了那样多的认可和好评。那还有没有比韩红更加无私,更加心量大的人呢?
第四,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主席和总理,他们就是更加无私的人。很多第一代领导人当时的生活环境是蛮好的,主席是北大图书管理员,总理是海外留学生。怎么看他们,都没有遭受过生活逼迫的苦。可偏偏这样的利益既得者,选择献身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大业,选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心一意只做利益人民的事。
就是这样一份发心,成就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罕见的伟大事业。不但中国人民怀念伟人,就连许多外国人都把主席和总理视为自己的榜样。今天我们伟大的党,入党宣誓也依旧要发愿: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成就别人,反而成就了自己。这件事不是零和博弈能够解释的。因为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心一意只是做利益他人的事,已经跳出了零和博弈的范畴,是以非零和博弈为模型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想到这里,再回想下自己,感觉刚刚毕业时的人生观是那样的不堪。
因为看见动物们的竞争,就以为这个世界是比谁更有能力。因为读了《博弈论》就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用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世界,必然会看到一个弱肉强食和礼崩乐坏的世界。
因为接触了传统文化,自己由内到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又学习了菩提心,自己的生命更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强大的愿力:那就是从今天开始,区别自己和动物的生命层次,利用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头脑,将利他的菩提心作为自己生命最强大的意愿。不只是想一想,还要怀有极大的同情心,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单单发了愿,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想,这就是一个大乘佛子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