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解读,如何理解须菩提的: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发布时间:2023-09-28 03:28:07作者:楞伽经讲什么“圣贤”这一概念,出自于儒家,如孔子、子夏、颜回、孟子等,都是儒家的“圣贤”人物。但我们研读佛经时,发现佛经里也用有这两个字,如《金刚经》须菩提的这句话:“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当然也有些译本曾把“圣贤”译为“圣人”。
佛像不管是”圣贤“不是”圣人“,意思都是一样。自古儒释两家相处得不和谐,佛经本身又惜字如金,怎么会使用儒家的专用词语呢?
那么,《金刚经》里所说的”圣贤“是一群怎样的人?跟儒家所说的”圣贤“一样吗?
答案是:佛经里的”圣贤“并非是儒家所指的”圣贤“。在儒家的观念里,”圣贤“代表着最高级别的修为,而在佛教的最高级别属于佛,佛与”圣贤“虽然只差一个等级,但其觉悟的差距却是无限大。
儒家的圣贤经中众生、圣贤、佛三者的差别是什么?首先还得从须菩提的这句话“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来分折,有些佛经的译本把“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为“皆是无为所显现故”,没有“差别”这两个字。这样的译法无所谓对错,但也恰恰证明的了”差别“这两个字的重要性:既然显现,就必有差别。没有差别,又如何显现?
因此“差别”应是“显现”的深解,而“显现”则是因为“差别”而导致的表现。
佛心无为用现代的话来表达勉强可以用“自然”一词来表示。圣贤之所以称之为圣贤,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回归于“自然”,并在“自然”中有所成就。因此一切圣贤跟佛不一样,圣贤之间是有差别的,也就是程度不一样,因为圣贤还有所得,还有“自然”成就,因其成就不一样,而显现其差别。
因为“自然”之中,并没有存在相同的事物。事物之间还是有不同的差别。
自在而无为不一样,无为就是无法,无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法。一切(所有)圣贤都是因为没有共行一定之法,所以才各行其法,各行其法才会导致各自成就的不同,用现在的话表达就是自然而然。
这也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不能有所成就的原因。因为众生执法相,共同遵循一套固定的法则,所以都会因其固定的法而使他们无所成就、无所差别。所以众生是无差别的,而圣贤是有差别的。众生总是在向他人学习他人的经验,总是在寻找与他人的共性,总是想走他人的路,走他人已有所成就的路。
佛画而圣贤不一样,圣贤会依从自己的本性成长,充分表现自己本有的独特性,又因从不走他人的路,甚至重复自己走过的路。
所以众生是以众(勉强可以用类、团体等表达)现,其个别没特性,或者说特性差别不大,因而不能显现。
而圣贤则有一个是一个,个个皆有其独有的特性,这就是无为法与有为法的差别。
佛画无为法是自然依自己的本性而成就,有为法是使然(走别人的路)才有所成就。前者是无相、无为、无法之成就,后者是有相、有为、有法之成就。
因此前者成为圣贤,后者成为众生。所以无为是圣人成就之法,有为是众生成就之法。
两者因其有为和无为的不同,导致众生和圣贤的成就有着犹如天壤之别。
人得自然存在之知行是一种觉悟,而觉悟有深浅之别,所以无为也有深浅之别。得之深者为圣,得之浅者为贤。故亦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在《金刚经》的这三句话:“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像解释起来是: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说法皆不可取、一切圣贤以无为法而成就;即说无定法、不取法、无为法。
所以须菩提在《金刚经》里的言说,都是在说法,虽然也有一定的成就与觉悟,但并不是究竟,因为他的这个觉悟仍然相执着于法相,要说有所成就的话,最多也是“圣贤”这一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