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创了哪些制度让后世纷纷效仿?有些民俗延续至今
发布时间:2024-08-19 03:30:47作者:楞伽经讲什么本文由黎婷说事独家发布,欢迎翻阅往期文章
唐朝开创了哪些制度让后世纷纷效仿?有些民俗延续至今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唐代进士科地位崇高,为朝廷和士人所倾重,进士及第者被形容为“头上七尺焰光”。据说有位进土落第者曾将记有进土及第者名录的《登科记》放在头上顶礼膜拜,并说:“此即千佛名经也”。唐以后,科名为社会所崇尚,流风所及,形成了榜下择婿的习俗。唐代进士放榜之后,“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殚述。
”由于科举制的兴起,在人们的择偶观念中,郎才女貌比门当户对更重要,而所谓才,主要是指能考中科举的文才。注重科举功名成为唐婚姻风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登科竞争激烈,科举及第非常困难,这又给举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举人皓首穷经,攻苦食淡,也无法把握自己在科场上的命运,于是,举人开始寄托于神灵的庇佑,求神拜佛、趋吉避灾,指望能一举成名尽享荣华富贵,诸如对岳神、华岳神、金天神的敬拜或希望能够预知未来命运,这样科举便与占卜行业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诸如相术、卜梦、摸骨术、预兆、算命、拆字、改名等预卜方法为举人所接受,占卜之风盛行。举子中进士后又有一系列的游宴活动,如闻喜宴、烧尾宴等一系列的游宴活动,这些活动也能反映科举对举人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影响。
从敦煌洞窟中发现的有关解梦残卷来看,解梦、析梦已深入唐代的民间生活,应用十分广泛。举人在应举前,虔诚祝福,请求神灵以托梦的形式暗示是举吉凶。开元十七年,樊系没有中举前,梦见自己在进士榜内,王正卿居于进士榜的榜首,共二十六人,自己也在其中,后果果然应验,当年就中举。另一方面,不论是巨官宦族还是文学宗师都积极参与占卜。如李固言访葫芦生问命、李逢吉访好梦之裨卜官、刘禹锡邀善术之僧算命、李德裕召术僧算命、颜真卿问命于范氏尼,柳宗元访卜问命,这些社会的优秀人物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且对术士僧尼信任尊重,可以看出唐代占卜之风的盛行,另外这些优秀人物参与占卜的行为,也对社会有较大的示范作用,推动着占卜习俗在唐代的流行。
新进士及第后的游宴活动有大相识、次相识、小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看佛牙、关宴。新进士宴集活动九类之多,可谓名目繁多。宴集时间也持续相当长,曲江宴集在期集后救下启动,随关宴离会的结束而结束。闻喜宴就是科举及第后的一个重要活动。新进士先碟教坊请伶人助兴,奏三清乐,是带有娱乐性质的宴会。宴会的地点也设在户外,新进士拿酒器被袋逢花即饮,是自由洒脱的宴会。烧尾宴作为科举及第后的另一个活动,描述的是举人求学的艰辛举途,展现了举人不屈不挠追求科名的昂扬心态和积极入仕的精神面貌。“烧尾宴”不仅是一次宴会,对新及第进士来讲更是一场洗礼,是举人华丽变身的标志,也是举人精神寄望的表达,其尽显了唐代科场的情状,“烧尾”可谓是唐代“科场现形记。
苦读备考是漫漫科举之路的第一关,人们习惯以“十年寒窗”名之,其实寒窗二字又如何能言尽当时士人苦读的辛酸。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士人,要忍受更多的身心痛楚。王播因家境孤寒,就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读书就食,寺院吃饭时都要敲钟告知大家,他听到钟声也就跟着去吃饭。时间长了,和尚们不乐意,吃饭时不再敲钟,等到他再去时,人家早就吃完了得盆干碗净了御。不知道各位网友对于小编所说的内容有哪些意见和看法呢?不妨留下你的评论,与小编一起讨论吧!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点关注吧,以免错过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