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发布时间:2024-09-07 03:27:24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前言-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出自一: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出自二:唐·裴休《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明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
1、网友:请问法师,从无力担责,到不敢担责,到当仁不让,心的状态或感觉,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诚法师:盐是什么滋味?咸。咸是什么滋味?只有自己尝过才能回答。
2、网友:极乐是怎样一种体验?
学诚法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你证到了,才能体会到。
3、网友:怎样才能区分感情是被压抑了还是释放了?
学诚法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看别人,是要看自己的心。
4、网友:近看印祖文钞,得知若肯至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必有感应,若泛泛悠悠则感应也如此,请法师开示两者区别?
学诚法师:悠悠泛泛还是至诚恭敬,都是自己内心的状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祈求三宝如同叩钟,大叩大应,小叩小应,不叩无应,佛菩萨无分别,全看自己的心有几分信敬。
5、网友:如何理解“说即是错”?
学诚法师:佛法最深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必离言而显。若执著言说,就落入了分别的窠臼,求第一义则难到。但要注意:这句话是为了破除对言说的执著,并不是要否定语言的作用,若执为“言说无益”,又进入了另一个执著。言说与义,非异非不异。
6、网友:想请问您,为什么我看见一些学佛的人恐惧下地狱,为什么我觉得他们并不快乐;为什么我看见一些学佛的人无情无义,说临死的时候谁也带不走,会拖累自己。我去寺庙里,看见他们早早的起床了,可是白天还是困;听见他们讨论神神叨叨的,带些紧张色彩。难道学佛不该使人快乐吗?
学诚法师:学佛要给人带来究竟快乐,眼前可能会有一些外在的苦。但如果修行对路,当下内心就是光明和快乐的。你所见的只是一部分表面现象,一则,这些人是否就能代表“学佛”?二则,你不了解他人的过去、不知道他经历过的一切,也没看到他的内心。
学佛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仅各人情况不同,每个人修行过程中也会有起伏、有进退,如果挑选有问题的部分去看,就会觉得都是问题;如果挑选好的一面去看,就会得出相反的答案。我们所见的,其实都透过了自己“思维”的滤镜。真的想知道学佛是怎么样的,唯有自己去体验、去感受。
7、网友:我在快乐中才能努力工作,如果是压力就不行,不明白是为什么?是过去工作中总完不成目标,对目标的恐惧吗?该怎么解决?
学诚法师:不要多想“完不成怎么办”,要多想“怎么才能完成”。
8、网友:弟子因为学佛穷尽究竟,横向无边无际纵向无始无终地把这个世界想了个明明白白,生死无别无二。弟子虽少烦恼了,可是仍然不得喜乐,弟子不知道该怎么活了,就这样活着吗?
学诚法师:“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9、网友:弟子平时总觉得昏沉沉的,想闻思修也提不起心念,身体虽然没有病,但是总想躺着,弟子实在想调整,但是总感觉身体不听指挥,请问师父,该怎样用佛法调整自己?
学诚法师:多干活。为父母、为三宝、为大众去承担、服劳。
10、网友:如何净除内心的烦恼?
学诚法师:烦恼的根源是我执,净除了我执,一切烦恼都无处可依。但这是不容易达到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修行。
11、网友:上师,如何才能放下,改变自己的认知吗?改变之后我还是我吗?
学诚法师:你现在的认识,跟一岁、十岁时候的自己一样吗?我们的身体天天都在改变,念头、认识也天天都在改变,本来无我,哪里有一个“我”可以执著、担心失去的呢?既然“我”都没有,又有什么人事物放不下呢?
12、网友:学佛的意义是什么呢?让人快乐,解脱吗?我觉得我好像学偏了。
学诚法师:学佛的意义,根据自己的发心不同,有三层。第一层,断恶修善、助人为乐,积累福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第二层,勘破生死,永断轮回;第三层,推己及人,自己得到究竟解脱还不停止,要帮助一切众生都断一切苦、得究竟乐。如果自己目标不明确,学一学就会内心没有力量,走不下去,没有很真实、很踏实的感觉。这一点,必须要依靠善知识的引导,长期闻思修,才能慢慢建立起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修行。不要抓着一个点,听了一句佛法,就急急忙忙去“修行”了,却连修行的目标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