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如来佛祖最强徒弟是谁?此人神通广大,百鬼夜行因他而起!

发布时间:2024-10-22 03:26:51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如来佛祖最强徒弟是谁?

此人神通广大,百鬼夜行因他而起!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原著第八回,有这样一段。

某日,如来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却突发奇想,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

佛门弟子们见领导发话了,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纷纷感谢献诗,大会在一片祥和声中有序地进行着。

也就在这盂兰盆会上,如来心血来潮,准备推动一个东土西渡的取经工程,并敲定了项目负责人观音。正是这个工程有条不紊地铺开,才有了《西游记》后续一系列的剧情,而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顽猴孙悟空,方才有逃得升天的机会。

但说如来突发奇想或心血来潮,分明也不太对。

借看原著第七回,如来奉诏镇压了妖猴,却也不急着走,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探了悟空一眼,并留下一言,“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好一个“自有人救他”,可见当时如来心中,恐怕早暗下张图之心。

【二】

小说里的盂兰盆会,无疑是如来借机拓展佛派势力的一个引子。

但这盂兰盆会,并非《西游记》作者一个凭空杜撰。中国古时其实早有流承。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盂兰盆会,又是何样一张面孔呢?

先看一个典故,出自佛经。

佛祖有一位得意门生,名叫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他母亲大概因为生前作恶太多,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犍连无意中闻得母亲消息,心中孝心大动,屡屡想施展神通救之,不遂所愿。目犍连无可奈何,郁结成疾,便恳求佛祖老师帮忙。

佛祖微微一笑,拍了拍目犍连的头,说出了原委。原来啊,这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死后定要在地狱受苦,绝非用神通之蛮力,即能救人脱出苦报的。

但也并非完全无解。

佛祖顿了顿口,接着说道,除非呢,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也就是得有善因,方能消去恶果。目犍连把头磕得咚咚响,望老师明示。佛祖和蔼可鞠地摇摇手,徒弟啊,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这天,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他日福德到了,母亲自然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恍然大悟,依佛祖叮嘱,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了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佛祖见弟子虔心可嘉,抚掌大悦,特地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以记因由。

所以叫做“盂兰”,其实就是“解倒悬”的意思,也就是解救倒悬于恶道众鬼之意。“盆”,便是敬佛的盆器。也就是用敬佛的因缘,来救倒悬之苦果。

【三】

佛门讲究出家修行,了断尘缘,这和中华传统所讲的忠孝之道颇为相悖。

《西游记》的作者,就曾借书中人物傅奕之口,转述了当时社会流传的观点。“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而目犍连所奉的孝行,无疑在“无君臣父子”之规矩的佛门实属罕见,当然,这是可以被传教者拿来大做文章。因此,佛门传教中土之时,这个故事就被放大了,及至颇为信佛的梁武帝时,终于定下了规矩,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原来还仅是斋僧,后来演变成兴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这跟传统的孝道文化便无缝对接了。自此以后,朝野蔚成风气,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会。

【四】

盂兰盆会形成的初因是度鬼。随着中土朝代的更迭,文明在兵戈铁马中产生了碎片,民俗也随之相应变形,“鬼”元素却愈加鲜明起来。盛会及至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这就成了现在熟识通认的鬼节了(即中元节)。演变的传说也越来越多。

有一说就颇为流行了。

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半时(七月十五),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也有一说法,即鬼门仅十五一日开启。

此时中元节,就颇有百鬼夜行的味道,胆小者,便不在夜间行走了。

【五】

再回到《西游记》小说的情节。

有个问题却跳将出来。

为何作者独独安排如来佛祖在盂兰盆会上,踩着时点推进取经工程呢?

试想,是日地狱之门开启,百鬼出行。若佛祖借盛会之时,伺机强行做法,将会发生何事?或乱了三界磁场。这便有了后来唐太宗入冥还阳、水陆大会上百鬼听法、唐僧西行满纸苦难日记。而这一切的安排,无非是让取经工程推动的更加合理并富含金量而已。

再想来取经这一路,诸神就曾多有告诫,“你师徒们(取经人)魔障未完,故此百灵下界,应该受难。”

百灵何故下界?猛然,有种细思恐极的感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