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微-第九章(一)
发布时间:2022-07-23 19:21:30作者:楞伽经讲什么净土探微 作者:弘学
第九章净土经论及著述
第一节阿弥陀佛“净土三经一论”
关于阿弥陀佛经典,有“净土三经”、“净土五经”及“净土三经一论”之说,它们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佛经》;刘宋畺良耶舍译的《观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此乃“净土三经”。还有“净土五经”的说法,是在此三部经典外,再加上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唐罽宾国沙门般若译的《大方广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两部经中的两品,前者主要讲述如果众生一心念佛,佛一定会因此“现前当来”,所以“必定见佛”。后者主要讲述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净土三经一论”是指《阿弥陀佛经》等三经,加上“一论”,系古印度世亲菩萨著,北魏菩提流支译《往生论》。“净土三经一论”是中国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特简介如下:
《阿弥陀佛经》一卷,又名《小无量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在我国有三译,除鸠摩罗什译本外,尚有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名为《佛说小无量寿经》,唐玄奘所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早已散佚,现仅存咒文与利益文。鸠摩罗什译本译文简洁流丽,故诵读者最多,流行最广。
本经叙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清净庄严,诸佛真诚赞叹众生之往生净土、六方诸佛之印证,及持名念佛等,使净土信仰者明确而平易。本经的注疏甚多,较重要的有智者大师之《阿弥陀佛经义记》一卷,善导大师之《阿弥陀佛经法事赞》二卷,窥基大师之《阿弥陀佛经疏》一卷及《阿弥陀佛经通赞疏》三卷、新罗沙门元晓之《阿弥陀佛经疏》一卷等。
另外尚有一名为《阿弥陀佛鼓音声王陀罗尼经》,略称《鼓音声王经》或《鼓音声经》,一卷。译者不详。经中叙述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并说阿弥陀佛国名为清泰,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贤光;次说受持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此经以载有阿弥陀佛之父母而着称,亦为流传。
《观无量寿经》,全一卷。刘宋畺良耶舍译。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略称《观经》。
《观无量寿经》一开始讲了一个故事:印度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有一个太子,名叫阿阇世,他听从佛教叛逆提婆达多的教唆,幽禁了自己的父亲,想饿死他,自己夺取王位。阿阇世的母亲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丈夫,澡浴清净后,用酥、蜜调合面粉,抹在身上,借探视之机,偷偷送给频婆娑罗吃。过了些日子,阿阇世见父亲还没有饿死,很奇怪。才知道是母亲每天偷偷送食物给父亲吃。阿阇世大怒要杀母亲,被大臣劝阻后,又下令幽禁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在幽禁中祈祷佛陀,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得知韦提希夫人的祈祷,便显神通来到她的身边。韦提希夫人见到释迦牟尼,拜倒在地,痛苦不已,不想再生活在这个世界,佛陀为之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
释迦牟尼所讲的内容包括十六个方面,称“十六观”。其中前十三观主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之美妙及“西方三圣”的各种功德与妙相;后三观讲的是“九品往生”。并说修“三福”、“十六观法”为往生法。
唐代善导谓此经以观佛三昧为宗,又以念佛三昧为宗。相对于净影慧远、嘉祥吉藏等大师所立十六观皆定善之说,而立十六观后三观为九品之散善。又谓佛虽广说定,散二门之益,然佛意唯在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又据“下品下生”之文:“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解释《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乃至十念”即指十声称佛,遂以善心称名为切善、恶凡夫得往生之正定业。日本僧人源空即依其说,创立日本净土宗。
此经属于“观经”之一,与《观佛三昧海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观弥勒上升兜率天经》、《观世音观经》为一个类型,乃说观弥陀、观世音、势至等三圣及极乐净土庄严之法。十六观中,又以第九观阿弥陀佛真身观为最重要之观行,经题亦依此而立。
有关此经之翻译,诸经、僧传说法不一。《出三藏记集》卷四谓。此经之译者不详。《梁高僧传》卷三,以此经为刘宋时畺良耶舍译出,僧含笔受;《法经录》以下诸经录皆沿用其说。《历代三宝纪》卷四、卷七将之列于畺良耶舍之译本外,另有后汉不明译者和刘宋昙摩密多之两种译本,均佚失。注释本经之著亦颇多,重要的有净影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二卷,智者之《观无量寿经疏》一卷、善导之《观无量寿经疏》四卷、传灯之《观无量寿经图颂》一卷,彭际清之《观无量寿经约论》一卷、戒度之《观无量寿经扶新论》一卷。其中,善导大师之《观无量寿经疏》四卷流通最广。
《无量寿经》共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十八愿所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成佛,号“无量寿”,国土在西方,名为“安乐”,或称“极乐”。经中叙述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本经之汉译本极多,古来有“五存七缺”等十二种译本之说,即:①《无量寿经》二卷,东汉安世高译,今已不存;②《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东汉支晏迦谶译;③《阿弥陀经》二卷,三国吴之支谦译;④《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⑤《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帛延译,今已不存;⑥《无量寿经》二卷,而晋竺法护译,今已不存;⑦《无量寿至真平等觉经》一卷,东晋竺法力译,今已不存;⑧《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今已不存;⑨《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宝云译,今已不存;⑩《新无量寿经》二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今已不存;⑾《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⑿《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北宋法贤译。然而近代学者,如日本常盘大定、望月信亨、中村元等人,根据历代经录之记载、敦煌本之新资料、梵文原本之对照研究,以及教理之发展观点,对古来十二译之说法提出质疑之看法,谓本经前后仅有五种译本,上记十二译本中之第三、第五、第十一、第十二,另加上第六西晋竺法护译之《无量寿经》二卷,其余多为重复讹伪之记录。日本野上俊静更进一步主张系竺法护于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之译本,而非康僧铠所译。南宋王日休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所校辑之《大阿弥陀佛经》二卷,为各版《无量寿经》中流通极广之版本,它是将现存四译本(除去《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互相参照,重新编纂而成,而非直接译自梵文本。
本经之梵文本亦有数种,1883年,英国学者麦克斯穆勒(MaxMüller)与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共同出版原文本,穆勒又将之英译,题为《The
Larger Sukhāvati-vyūha》。1908年,南条文雄将此版译为日文。1917年,日本荻原云来又根据高楠顺次郎、河口慧海两人自尼泊尔所发现之梵本及藏文译本,重新改订穆勒出版之梵文本,复译为日译本、英译本。此外,寺本婉雅、青木文教两人亦先后将藏文译本译为日文出版。
自本各种语文版陆续刊行后,学者及逐渐采用异语版本之对照研究,其中研究效果最显著者为汉译诸本与梵文原本对照比较,较值得注意者有全经章段之出入,愿文之多寡、与会之大比丘众人数,菩萨众之名称数目、法藏菩萨所见佛刹之数目等问题,经文中“弥陀入灭,观音补处”之说、“五恶段”之文、过去佛及十二光佛之数、偈颂之有无、位置之差异,各译本与梵本均有差异。
本经既为净土思想之根本典籍,古来有关之注疏赞述自然不胜枚举,较重要者,有印度世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卷,即著名之世亲《净土论》,或称《往生论》。我国北魏昙鸾之《往生论注》二卷、隋代净影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二卷、隋吉藏之《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代圆测之《无量寿经疏》三卷,新罗元晓之《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义寂之《无量寿经述义记》二卷、唐代玄一之《无量寿经记》三卷、唐代寂证之《无量寿经述义》三卷、新罗璟兴之《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三卷、清代彭际清之《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