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南一鹏在上海图书馆讲述父亲的《论语别裁》

发布时间:2024-07-26 03:27:57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南一鹏

2017年3月11日上午,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之子南一鹏先生走上上海图书馆的演讲台,讲述父亲的《论语别裁》,讲述父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南一鹏戴着眼镜,穿着对襟黑衫,背着运动背包,快步走上台。他从背包里掏出来几本父亲的书,摆在讲台上。演讲厅里早就坐满了人。人们在讲台下、过道里席地而坐,还有好多人在后排贴墙站着。不少人手里捧着一本《论语别裁》。

南一鹏是南怀瑾的第三个儿子, 1955年生于台湾,1980年移民赴美,定居洛杉矶。他是南怀瑾子女中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曾用深情的笔墨撰写了《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和50万字的《父亲南怀瑾》。

南一鹏自幼坐拥书城,受父亲影响饱读中华传统经典。他拿出父亲的《禅海蠡测》和《楞严大义今释》,书页早已泛黄,上面有许多标记。他说:“我小时候常常跑到父亲书房里看书,他的书架上写着‘书籍恕不出借’,但我会偷偷拿走他的书,后来甚至带到美国去了,就当是我对他的怀念吧。”

上海图书馆

“三百千千”是我的童年启蒙

“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四本书,这是南一鹏童年的识字工具,也是启蒙读物。因为这些书,他认识到中华文字之美。

他说:“中华文字充满意境,每个文字就好像是一个像素。不同的字组合成一篇文章,就好像不同的像素组合一个图像。文字建立了我们的观念和认识,让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与使用其他文字的人不一样。” 南一鹏给大家念他为书法家赵楷《行草千字文》作的序。开篇写到:“文字本天髓,仓颉取之,育哺世人,致混沌清明,心智得开,屈曲纹理,意识始固。”从文字开始,南一鹏有了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他回忆起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诗词,父亲喜欢用温州话诵读,像在唱温州瓯剧一样,很好听。他说,古诗词就该诵出来,或者唱出来。说着他就随口唱起一首唐诗,是赵嘏的《闻笛》:“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他说:“唱出来可以让古诗词离我们更近。”

南一鹏在美国30多年间已很少看中文书籍,但小时候读过的‘三百千千’,一直没有忘记。到了天命之年,他突然发现自己读许多传统经典都能一目了然,非常亲近,对中华文化速尔贯通。他说:“我很感激父亲,是他给了我一把开启中华文化的钥匙。”

《论语别裁》出版的故事

1962年,南怀瑾第一次讲述《论语》其中六篇,被整理成《孔学新语》出版。南一鹏说,父亲述而不著,《孔学新语》的出版离不开父亲的学生巫文芳、朱文光等人的记录和校订。朱文光是南怀瑾最亲近的学生,1986年在华盛顿去世。南怀瑾悲痛难已,两年以后也离开美国到了香港。

南怀瑾的学生林曦,是南一鹏的表哥,学理工科出身,但很喜欢文学。父亲让他来跟着自己学3年,但他一方面又割舍不下自己的前途。在林曦毕业那年,父亲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一句话:“油油不能去,碌碌无所成。”林曦没有让南怀瑾失望,他跟着南师学孔学、也学诗词,后来整理注释了南怀瑾的《金粟轩纪年诗》。

1976年第一版《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蔡策。蔡策1971年认识南怀瑾,1974-1975年,南师第三次讲《论语》,蔡策跟随在身边,将演讲内容记录整理下来,在《青年战士报》连载,引起巨大反响。南一鹏说:“蔡策文字功底非常好,同时也是父亲的知己。蔡策曾写下《怀师》,评价南怀瑾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正因其平凡至极,乃为一般人极难办到的事。’父亲走的时候,就写了‘平凡’这两个字。”

在蔡策的帮助下,《论语别裁》1976年初版。到1988年,已再版18次。两年后,这本书在大陆有了简体字版本。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你做到了吗?

南一鹏说,《论语别裁》的“别裁”,指“别出心裁”,是为打破宋明理学的误读,重新定义孔子。

他坦言,自己小时候并不喜欢孔子,以为他教条拘束。但因为父亲的《论语别裁》,他终于渐渐接近了这位圣人。“他活活泼泼,可爱至极,跟你我没什么两样。”

南一鹏说,《论语》开篇《学而》即有别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习”,不一定指“温习”,“时习之”可以理解为常常去做的意思。“温书复习一万遍,有什么好快乐的呢,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才会感到快乐。”

又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指来自远方的朋友吗?南一鹏说, “远”不单单是空间上的距离,更可以理解为“知见上的差距”,知识和见识不同的人能达成默契,那才叫“不亦乐乎”。

再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以理解为,内心无怨天尤人之蕴藏,这才是君子。他面向观众:“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你做到了吗?”

众人皆无言,唯有一个孩子轻声说:“我做到了。”这回答引来大家的笑声和掌声。南一鹏很感动,他说:“君子要敢说,‘说’是一个‘言’、一个‘兑’,敢说并敢于兑现。”

南一鹏说:“父亲对我的影响伴随了我的一生,他让我一生不离中华文化,一生读书,一生学习如何做人。我很感恩与他的血缘与慧缘。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无可取代。”

---转自上观新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