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图说16:吉庆避之
发布时间:2024-10-13 03:28:54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经文:吉庆避之。
【原文】
积善天怀最畅,作奸俯仰难宽。前生造孽几多般。文高偏失意,堕马更羞颜。
开塾适逢水决,投人却遇丁艰。枉将性命付流湍。吉星多漏照,庆事总无干。
注:惠迪斯吉,积善召庆,乃一定之理。做恶之人,司过之神既夺其算,使之贫耗以困其身,忧患以艰其过,不齿于人,动遭刑祸,种种示罚。福禄已尽消除,自然吉化为凶,庆化为祸,若或避之。盖人生吉庆之事皆有善神主之,君子动与善会,故能膺五福,享九如,彼造孽者,既有恶神相随,自与善神相左也。
案:李斌如多才博学,兼善武艺,困童试二十余年。知府张化鹏爱其才,文试拔置第一。又以弓马应武考,亦膺首列,人谓入泮无疑矣。及文宗按临,斌如领卷入号,值天雨,足穿钉鞋,将卷置案上,低头穿袜,卷落地,穿毕觅卷,已为钉鞋蹂躏粉烂。哭禀文宗,因无换卷之例,被逐出。武试马蹶损腰,不能入院。文武两第一,均属无用。自是贫困无聊,亲友为图一村馆,可供糊口之资,及负笈到馆,是夜忽发山水,一村被冲,自己书籍衾服随流漂失,仅逃性命回家。
时知府张化鹏已升广东运司,斌如跋涉到广,求其青目。张适丁内艰,已登程数日。赶至中途禀谒,张见而怜之曰:“范叔一寒如是耶?吾在艰中,苦无绨袍之赠,有长子某现为杭州倅(cuì,副职),幕中乏人,吾写书与汝,到彼相投,藉笔墨之役,可权且安身也。”斌如至杭,倅已病危,父书亦不能阅,家人留居外室,不数日倅复殁。斌如举目无亲,将投钱塘江自尽。有一人长髯修眉,形貌甚古,急忙救起。斌如哭诉生平守分,并无过恶,屡遭天罚,好事成虚。其人曰:“上天仁爱,岂有偏私?今之建高牙、竖大纛(dàdào,大旗),累裀而坐,列鼎而食者,皆前世积善修来。而飢寒冻馁,投人不着,亦系前生造恶所致。子今世虽然无过,前生必是造恶之人。若今生填还不满,又贻累来世矣。惟存好心,行好事,读好书,做好人,痛自忏悔,庶几殃退吉来,灾消庆至。”斌如闻言遵行,后获登第。附:吴郡陈生嘉猷,多疾艰子,频困秋试。乃幡然迁善,汇集《感应篇注解》,刻施普劝,且多行篇中善事。至万历丙午,高中北闱第三名,连举丈夫子六,长季俱登科甲,余亦蜚声黉(hóng,古代的学校)序。(《感应善过格》)
徐太史曰:前半生多病乏嗣,屡困棘闱,所谓吉庆避之也。后半生登第,多男,接踵科甲,所谓福禄随之也。祸福在天,而所以转祸为福者,谁哉?
天香满袖蹑蟾宫,又报泥金步乃翁。寄语孤寒白袍客,不须辽海哭秋风。(徐太史诗)
【译文】
注:行善得到吉利,积德感召吉庆,这是必然的道理。作恶的人,执掌人间罪福的神,就会夺去其福禄和寿算,使他贫困消耗来困乏其身心,使他遭遇忧患来惩罚其过恶,因此而被人鄙弃,动不动遭遇刑罚和祸事,这都是上天降下的种种报应,以示惩罚。福禄被削除后,自然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吉庆变为灾祸,各种好事都没有他的份儿。因为人生吉庆之事,都有善神主宰,仁人君子一举一动都是善的,所以能五福临门,福寿双全。那些造孽的人,就会有凶神恶煞相随,与善神无缘。
案:李斌如博学多才,而且精通武艺,但是参加童子试二十多年,屡试不中。知府张化鹏喜爱其才学,文试的时候把他拔为第一。又参加武试,也考了第一名。大家都认为,进入学宫读书没有问题了。等到学政亲临考场,李斌如领取试卷进入号舍考试,正赶上下雨,脚穿钉鞋,把卷子放到桌上,低头穿袜子,卷子掉在地上,斌如没发觉,等到穿好找卷子,发现卷子已经被钉鞋踩得粉碎了。斌如哭着禀告考官,因为没有换卷子的先例,被赶出考场。武试的时候,马摔倒在地,伤了腰,于是无法入院参加考试。前面府考文试武试两个第一,都属无用。从此以后,贫困潦倒,无事可做,亲友给他找了一个到乡下学馆教书的差事,可以勉强混口饭吃。等到背着行李到了学馆,当天晚上忽然山洪暴发,村子被淹,自己的书籍、衣服、被褥都被冲走了,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回家。当时知府张化鹏已经升任广东转运使,斌如跋涉到广东去投奔,求张大人收留。不料张家有丧事,已经上路好几天了。斌如急忙上路,追上张大人,张大人见到他,很是怜悯,说:“你怎么落魄到这个程度?我有孝在身,不能厚赠与你,我的大儿子在杭州任副官,幕府中缺少人手,我写封信给他,你带上书信去投奔他,做些文案之类的工作,可以暂时充当安身之处。”斌如赶到杭州,张大人之子已经病危,父亲的书信也没法看了。家人把斌如安排到外间住下,没过几天,张大人之子就去世了。斌如举目无亲,将要跳钱塘江自杀。有一位老人,须发很长,仙风道骨,急忙将斌如救起来。斌如向老者哭诉,平生安分守己,并没做过恶事,却屡遭天罚,好事成空。老者说:“上天仁爱,怎会厚此薄彼?现在大富大贵的人,都是前世积德行善修来的。而那些飢寒贫苦,诸事不顺的人,是由于前生造恶所致。你今生虽然没作恶事,前生一定是作恶的人。如果今生还不完前生的孽债,又转移到来世了。只有存好心,做好事,读好书,做好人,发自内心地忏悔,才能灾消福来。”斌如遵行老者的话,后来果然考中进士。
附:吴郡一位书生,名叫陈嘉猷,身体多病,没有儿子,参加科考多年,屡试不中。于是幡然改过向善,汇编《感应篇注解》,刻印施送,广为劝化,且勉力奉行篇中各种善事。到万历丙午年,考中北闱会试第三名,连续生下六个儿子,长子和四子都考中进士,其余四子也有文名。
徐太史说:“前半生多病无子,屡考不中,可以说‘吉庆避之’。后半生进士及第,连得多子,儿子们也考上科甲,可以说‘福禄随之’。祸福乃是上天注定的,然而通过改过向善,而转祸为福,不正是靠自己努力吗?”
徐太史诗曰:“天香满袖蹑蟾宫,又报泥金步乃翁。寄语孤寒白袍客,不须辽海哭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