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三经一论的一致性,证明一心是指信心
发布时间:2024-02-25 03:30:02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首先看第一部经。《无量寿经》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段经文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师父经常向大家开示。从《无量寿经》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信心欢喜”的一念,就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因,所以信心是修因,对不对?对。信心是即得往生之因。因为这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在别部经说的,就是在《无量寿经》说的,所以《无量寿经》这段经文,是在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思。所以第十八愿的念佛是信心念佛,一点都没有错。释迦牟尼佛解释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最标准、是最正确,也是真相、也是事实,对不对?任何一位祖师对念佛的开示,和释迦牟尼佛的开示不同,要听祖师的还是要听释迦牟尼佛的?听释迦牟尼佛的。祖师有的虽然很有学问,但毕竟释迦牟尼佛是已经智慧圆满了;祖师有的是佛菩萨示现的,但是智慧有圆满没有圆满,我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智慧圆满,是我们大家都可以肯定的,当然听佛的,这才是正确的态度。第二部经就是《观经》。这段经文大家也很熟。《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所以,从《观经》这段经文,我们就可以知道,“必生彼国”的修行就是具足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对这三心的解释非常的详细,其中对第二深心的解释,费最多文字、费最多话的开示。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三心归结于深心,而且解释深心就是“深信之心”,也就是深信心。所以《观经》也说信心是往生因,对不对?《无量寿经》也说信心是往生因,《观经》也说信心是往生因,接下去来看《阿弥陀经》。第三部经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这样一心不乱的若一日念佛,一心不乱的若七日念佛,就是往生因。《无量寿经》说信心是往生因,《观经》也说信心是往生因,到了《阿弥陀经》,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说禅定心是往生因,这样对不对?不对!因为《无量寿经》和《观经》和《阿弥陀经》是净土三部经,都是阿弥陀佛的传记,有一致性,说一种修行方法,没有说第二种修行方法。所以,用圣道门经论的一心不乱的意思,来解释净土门经论一心不乱的意思,这样会误会,这样不对。很多念佛人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所以将一心不乱解释要入禅定,念佛若没有禅定心现前不能往生,就说这样的开示。然后使对净土经论不是很深入的人,听到这样的开示,开始烦恼了:“我念佛会打妄想,这样哪有可能往生?念佛念三年了也会打妄想,念五年了也会打妄想,念十年了也会打妄想。”我跟你说,念一百年还会打妄想,你要相信吗?从平常念到你临命终要死了,你念佛还会打妄想,你要相信吗?你若不相信,我可以跟你打赌。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不是只有你这样而已,全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所以将念佛的一心不乱,解释为要念到不打妄想才会往生,我们都要死,要死在六道轮回,很可怜。误解一心 伤佛悲心阿弥陀佛内心一定很难过:“唉!我这句佛号要度众生,就简简单单、轻轻易易,有一些人说得那样,致使很多人对念佛,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没有信心。我五劫的思惟,想出用念佛要度众生的心血,实在是白费了。这些人实在有够可恶。”这最后一句,“这些人实在有够可恶”,阿弥陀佛当然是不会这样想,我会这样想,因为我是凡夫,我是替阿弥陀佛抱不平。确实真实的净土法门,要说给人家很想要念佛,说给人家很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给人家很安心修行,这样才对,对不对?当然。如果因为你的开示,让人家对佛号越没有信心,越不想要念佛,越对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产生烦恼,那你的开示是失败的。要带给人家信心,要带给人家希望,要带给人家光明,要带给人家快乐,这是很基本的修行。下面是《往生论》,天亲菩萨所开示的法语。《往生论》云: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对《往生论》天亲菩萨所说的“我一心”,到底天亲菩萨所说的一心,是指信心还是指定心,我们还不知道。但是看《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解释,我们就知道了。天亲菩萨所说的“我一心”,就是指“信心”,因为昙鸾大师解释得很详尽。请看下面《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开示。《往生论注》云: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辗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如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论主”就是《往生论》的著作主人天亲菩萨。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说天亲菩萨所说的“我一心”,是在说禅定之心还是在说信心?说信心。结论:《无量寿经》说信心是往生因,《观经》也说信心是往生因,《往生论》、《往生论注》也说信心是往生因,特别《阿弥陀经》说一心是禅定心,这样怎么对?这样一定不对!《阿弥陀经》在说“一心”,也是在说信心。信心不乱,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修行就不会杂乱,这是一定的道理。《往生论注》这段经文说:不如实修行,就是信心不淳,就是信心不一,就是信心不相续;如实修行相应,就是信心精淳,就是信心决定,就是信心相续。诸位菩萨!为什么我们念佛,经常和阿弥陀佛佛号不相应,原因就是在这里。昙鸾大师跟我们说出来了,“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信心不淳这个“淳”字就是浓厚的意思,也就是浅信不是深信。“若存若亡”就是,有时候觉得有信心,有时候觉得没有信心,这样就是信心还很浅。如果你一餐饭的饭量是二碗白饭,你现在只吃一碗白饭到肚子里,你就觉得好像有饱又像没有饱,就有这种觉得饱又觉得不饱的感觉,对不对?如果二碗饭都已经吃进肚子里,你会觉得很饱,不会觉得怎么还饿饿的,不会。因为你的食量,一餐饭是二碗白饭。相同的道理,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非常的精淳,就是非常的浓厚,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是非常的深,就不会有若存若亡的信心感受。所以,有人会问我:“师父!您看我这样,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吗?”如果你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你还会问我吗?不用。你将二碗白饭吃下肚子里,你还会问我:“师父!你看我这样肚子有饱吗?”你肚子有没有饱我怎么知道?你二碗饭若吃下,我就跟你说有饱,你二碗饭若没有吃下去,我就跟你说饿啊。你一辈子也不曾在看净土经论,也不曾听师父讲经,你对阿弥陀佛会有信心,那就奇啰。“信心不一”,就是信心还未到决定的地步。任何事若还未决定,就会犹豫不决。譬如说,你明天有决定要来参加八关斋戒吗?有没有?有,这样你明天自然就会来。如果你还在考虑:明天到底要参加八关斋戒吗?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须要守戒吗?应该是要这样,来参加;可能是不用这样,不要去参加。这样就是你要参加八关斋戒的心还未决定。你对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了吗?决定了,真的吗?这样很好。再来就是,“信心不相续”。信心不相续就是,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念大悲咒,后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后天念十小咒,大大后天诵《普门品》,再来都不知再诵什么念什么。这样没有相续,这样就是和阿弥陀佛的名号不相应,这样就是不如实修行。不如实修行净土法门,这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请看最后二行。根据以上经论,《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往生论注》皆言信心,其义甚明。同理可知,《阿弥陀经》之一心,应言信心,不言定心,方为正义。所以,《阿弥陀经》的一心,是在说信心还是说定心?信心嘛!用同样的净土经论来佐证,这样才是正确的;若用圣道门的经论来佐证,不一定就正确。圣道门所说的一心不乱,和净土门所说的一心不乱,意义不同。那《阿弥陀经》是圣道门的经典或净土门的经典?净土门的经典。所以,这样一心不乱就是指信心不乱。因为信心所以不乱,因为不乱所以老实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如此。后面第三方面,会引用二十四段文,来说明一心不乱的真义,这样就很详细了。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