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 培养孩子具备发心和担当
发布时间:2024-04-15 03:27:43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儿童节是为了悼念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孩子的纯真心灵更接近佛性的本来,佛教在多部经典中提到了优秀的童子典范,比如善财童子、八岁龙女、妙慧童女等,都是佛教中有智有为的青少年,他们为儿童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佛教中第一位出家的小朋友,了解佛陀如何培养孩子具备发心和担当。
同世间所有的父母一样,佛陀爱着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但他并没有将世间的财富留给他,而是将出世间的宝藏交给了罗睺罗。尊者罗睺罗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大阿罗汉。佛陀既为父亲,又为老师。罗睺罗既为孩子,又是弟子。这种亲密的“父子之情”,确实超越凡俗,令人赞叹!
小罗睺罗的父亲是悉达多王子,他的妈妈是耶输陀罗。他是释迦族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皇孙。
在小罗睺罗出生的第七个晚上,悉达多王子骑上一匹白骏马离开了皇宫,出家修行。那天晚上,所有皇宫的人员、侍卫沉睡不醒,没有人注意到悉达多王子的这个举动。小罗睺罗自然也不例外,安睡在妈妈的怀中。有很多思想家和佛学家喜悦地称,那一天为人类共同福报的显现。
因为那一天,悉达多王子离家的举动是那么的顺利,没有遇到一点的障碍。尽管事前,他的父亲净饭王为了防止悉达多可能的出家,而设置了很多的防卫设施和防卫人员,但是,在那一天晚上,这一切全部都安静着。
悉达多王子出家修行,六年中克服了种种障碍,最后在菩提树下圆满成佛,号释迦牟尼。
自父亲离家出走后,小罗睺罗就独自和母亲一同生活在皇宫中。
罗睺罗的名字译为‘覆障’,佛陀开示:由于过去生中,彼为小孩子时,曾用木头把老鼠洞堵塞了六天才打开,所以他今生要在其母亲胎里住六年,受那六天之果报。吾人当深自警省,因果循环实在是太厉害了!罗睺罗是佛之子,也不能避免往昔自己所造之恶业,而要在母胎里住六年,故叫‘覆障’。
罗睺罗七岁那年,他证悟的父亲——释迦牟尼佛带着弟子们回来了!母亲激动地为小罗睺罗装扮,并安排他去拜见他的父亲——伟大的佛陀!在小罗睺罗的记忆中,还没有父亲的面容。佛陀那些神通广大的弟子们,为了测试一下小罗睺罗的能力,等他踏进房间时,都变成了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的外表。可是,小罗睺罗对他们连看也不看,凭着自己的直觉,径直地走到释迦牟尼佛的面前,行礼磕头,并叫了声:“父亲!”这时,弟子们就都还回了原样。
小罗睺罗的这个表现实在让人惊叹!佛陀对他的表现也很满意。但是,佛陀并不觉得年少的罗睺罗成为一国之君,会是一个好的结果。于是,他说服了小罗睺罗的妈妈,他的前妻耶输陀罗,让小罗睺罗跟随他修解脱之道。佛陀让他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为小罗睺罗剃度,并让小罗睺罗拜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亲戒师,由舍利弗为小罗睺罗宣说沙弥十戒。
于是,佛陀的儿子罗睺罗,便成为了佛教史上第一个剃度出家的儿童。从此,佛陀建立了沙弥制度。
由于罗睺罗还很小,僧团严格的制度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即适应的。但是,他默默地努力着。他深深地明白,佛陀是天下所有众生的父亲。佛陀对小罗睺罗的教育也非常的严格。最早的经典《罗云经》就是佛陀专门为小罗睺罗开示的,主要是用洗脚的木桶来做比喻,为罗睺罗讲解诚实的重要性。
未满十岁的罗睺罗,仍有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每当有居士向他询问佛陀在何处,他便故弄玄虚。若佛陀是在竹林精舍,便告诉对方佛陀在鹫峰山;若佛陀是在毕钵罗窟,便告知在西尼迦窟,使得这些信众奔波疲累,无法如愿的礼见佛陀。当罗睺罗见到这些居士东奔西跑,心中却觉得十分有趣。
佛陀知道罗睺罗的行为后,心想:只有让罗睺罗深刻体会说谎的过失,才能真正端正他的行为,否则再严厉的吓阻都只有短暂的效果。
一天,罗睺罗见到佛陀刚从城中托钵回来,立即满心欢喜地为佛陀准备洗脚水,佛陀便决定藉此因缘教育罗睺罗。当佛陀洗完双足后,将水倒掉只留下少许在盆中,问罗睺罗:“你看到了吗?”接着把水全部泼在地上,又问:“你看到了吗?”然后又把水盆倾斜一边,再问道:“你看到了吗?”最后将整个盆子倒盖在地上,还是一样问罗睺罗:“你看到了吗?
”罗睺罗虽然对佛陀的举动大惑不解,但仍然不断地点头。佛陀说道:“罗睺罗,法在你的心中,就像刚刚盆子里的水,只有那么一些些而已;现在因为说谎的习惯,你心中的善法就像泼撒出去的水,丝毫不剩半点!你玩笑的戏弄人,就像倾斜的水盆,人们将不再信任你,并且也会轻视你。最后你会像倒盖的盆子,连自己的善根也泯没,再也装不进任何一滴的法水!”
罗睺罗顿时感到万分羞愧,立即向佛陀忏悔:“慈悲的佛陀啊!没有您这样用心的比喻教导,罗睺罗不知道妄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量的苦恼,从今以后我一定不再犯!”此时,佛陀微笑、点头,赞许罗睺罗真诚忏悔的勇气和改过的决心。
那时的僧侣,是赤足托钵乞讨而食的。早期僧团中的成员,很多都是释迦族的皇室和贵族。他们放弃了优越的世间生活,严格遵循佛陀的教诲,托钵乞讨而食。小罗睺罗在僧团中是最小的,长途的徒步对他来说并不轻松,并且因为年幼的缘故,还常常遭到欺负。
一次,小罗睺罗跟随僧团去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扔在了他的钵里,还用木棒打了他的头。委屈可想而知!这时,舍利弗对他说:“佛陀告诫我们,在荣誉的时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举;在受辱的时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罗睺罗,这个世间没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忍辱。”
小罗睺罗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
佛陀事后知道了这件事,夸奖了罗睺罗。
在罗睺罗二十岁那年,佛陀观见罗睺罗的慧根成熟,专门为他开示。那年,罗睺罗证得圣果。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的。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折,遇到挫折,不是充满怒气的硬抗,也不应在挫折面前退失信心,畏缩不前;而是要以平和谦逊的心态看待挫折,因为挫折是成长的资粮。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了众多为国家为大众谋福祉而无私付出一生的杰出人物。无论经过多少代,无私伟大的人始终会被人们所纪念怀念,作为学习的楷模。在这些优秀的民族英雄中,很多人都是从儿童少年时期就立下高尚远大的志向,以此为动力经受住各种考验,历练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毅力和礼智忠勇无私的高尚人格。
对孩子正确的教导方式首先应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开始,家长应鼓励孩子树立正确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培养孩子具备发心和担当,培养孩子不怕辛苦坚韧不拔的毅力,培育孩子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体谅他人、正直诚实无私的道德品格。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衷心祈愿每位孩子都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开心学习,德行提高,开启智慧,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乐观向上的快乐少年。
我们祝福所有为孩子教育辛苦付出的家长和老师们,以及世界各个国家为孩子成长无私奉献付出的善良人们,吉祥圆满,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