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个愚人
发布时间:2024-08-09 03:30:10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原来是个愚人李威霖 《百喻经》的故事,原本断断续续地看过,却不曾真的往心里去。有次偶然对一位老师论及现代人的古文水平之差,用了“竟然连《百喻经》都读不懂”这么个不恰当的譬喻。老师不由发笑,问我:“那你真的全看懂了么?”我悚然一惊,顿时语塞。 回来便找出《百喻经》,仔细读过,自己也不禁要笑,或者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原来先前只当故事看,的确不曾看懂。其实,这种种愚不可及,说的并非别人,正是我自己呀!以此因缘,录札记数则,愿闻者共勉。 1、将来几时来——《百喻经之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毂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毂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毂取乳,而此牛乳即乾无有。时为宾客,或嗔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我们总是在忙。等我有了钱,等我有了闲,等我拼出个成果,等我五十岁以后……你看,我不是不想修行,只是要等等,等将来某个时间。好像到了那个时间,我自然就能了却一切心愿,可以一心一意地学佛修道了。 可是,将来几时来?陈健民先生有言:“汝若说出离也要个时节因缘,等我三年五载,料理家事,再行出离可也。请问你自己有何把握再活三年?阎王可准你请三年五载的假期否?”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常,布施也好,持戒也罢,都想着等我有了条件再好好去做。其实,现在若没有,以后恐怕也不会有。破灭,会比将来来得早。2、乱花渐欲迷人眼——《百喻经之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饥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旁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我对人生和世界都有好多问题:我是谁?我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驱使我在众多思想、学说、理论中求索,希望能解除我对答案的饥渴。可那些只不过是阳焰,佛法才是水。我以为我的信念已足够坚定,然而真的要皈依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毕竟随心所欲惯了,能受得了这些约束吗?有必要非得受这些约束吗?我忘了我随的那个心,本来就是被七情六欲牵着走的虚妄心,是野马一般颠倒梦想的迷乱心。 我最终还是决定要皈依,这是必须踏出的一步。我是凭借信仰的力量走向前的。唯有佛教的教义能令我信服,拜伏在佛前,我的心便会充满庄严与安祥,因此我愿意接受戒律的鞭策。我见过不少口口声声追求自由的人,其实只是不敢承担责任和义务。现在我还是时不时会犯戒,但跟未受戒时的浑浑噩噩、被动为业力驱策不同,我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会真心忏悔,努力改过,促使业果发生好的转化。由此,我也得到了我的自由,那就是清醒地作出选择的自由。3、直到琼楼最上层——《百喻经之十: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钱财,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作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馀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我一向喜欢走捷径,小时候常被老师批评是“耍小聪明”,心里很不服气。我不知道,世上很多事没有捷径好走,也不知道小聪明和大智慧有着天壤之别。刚开始学佛时,我对念佛、持戒相当不屑,自以为这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可不是为我这种天才利根之人所设。没头苍蝇似的晃悠了好几年,五毒炽盛,有增无减;悟境是不论顿渐,半分也无。空中楼阁眼见是要塌了,这才有点明白了:我只是在卖弄一些名词术语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修行。学佛没有速成班,信愿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着实去做。4、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百喻经之十七:债半钱喻》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花四个钱去讨半钱的欠债,吃苦受累,结果还没讨到,诚然是得不偿失。很多人一生的目标,就是攒钱供房供车,为此劳心劳力。一旦撒手尘世,房子车子却不能带了去,一世辛苦都成徒劳。更有甚者,那些贪官污吏,为了钱权殚精竭虑,终日惶惶,失去了远比钱权更贵重的良知。若落入法网,更是身败名裂,或囚或死,一切经营都成泡影。人若不能看清世间万事万物的真正价值,越是精于算计,则失去的越多。5、欲盖弥彰——《百喻经之七十二:唵米决口喻》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 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口出,其事彰露。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作诸恶行,犯於净戒,覆藏其过,不肯发露,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 诸烦恼中,有一种叫做“覆”,是烦恼的异名,又名“盖”,就是掩饰自己的过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掩盖不住的,过错就是其中之一,“欲盖”反而就“弥彰”了。不幸的是,总有人会虚荣心作祟,为了掩饰偷米的小罪过,而付出嘴巴被割开的惨痛代价。 记得我以前常常说谎,觉得那样可以使事情更好办。须知谎是要圆的,否则就容易露出马脚。可假话越积越多,难免有遗忘,便动辄出现说漏嘴的尴尬局面。直到发现自己为了获取信任却反而渐渐丧失了信任时,我才明白,说真话才是达到目的最直接的方法,从此就较少故意欺骗别人了。正式皈依之后,敬畏业报,更力求不说妄语。世人贪图小利而招致大难,多有类于撒谎骗人,最终必定得不偿失。到损失惨重之时才痛心疾首,何不一开始就依正道而行? 《百喻经》中的故事,大部分看起来匪夷所思。人们很难相信世界有这样愚痴的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就在做着相同的傻事,只不过程度稍低,愚蠢得不那么明显罢了。 知道自己蠢,固然令人泄气,但我还是宁可做个有自知之明的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