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

发布时间:2024-12-21 03:29:42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

《般若心经》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修习般若波罗密的殊胜功德)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阐明宇宙物质与空的关系)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与五蕴(生命)的关系)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诸法空相的内容-空相即是实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实相之「空」没有五蕴(根身)的存在)
无眼耳鼻舌身意,(实相之「空」没有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实相之「空」没有六境)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实相之「空」没有六识)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实相之「空」没有缘觉乘之十二因缘修法)
无苦集灭道,(「空」没有声闻乘之四圣谛)
无智亦无得,(「空」没有大乘之「智」及「得」)
以无所得故,(「空」乃无所得)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于是修习般若证得「空」相,涤荡凡情;菩萨证道,断轮回得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诸佛亦是这样修习般若空,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般若是大陀罗尼)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修得般若的功德效果)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咒)

以下先释经题,然后分段解释:

「般若」:

为梵语音译(即印度话,因印度人自称是梵天的苗裔,故其语称为梵语),意译为智慧。由于中国文字中没有相当的名词可以代替,虽意译为智慧,实则未尽正确。正如《大智度论》所说:「般若定实相,智慧浅薄不可以称。」世俗一般所谓的智慧,不过是世智辩聪,并不足以表显般若的含义,因此,为了表示这种智慧的殊胜,所以沿用原音──「般若」,而不直译为智慧;此即五不翻中「尊重不翻」,及四例翻经的「翻字不翻音」的意思(注1)。其实般若应当译为「妙智慧」,或「真智妙慧」,以拣别世人所称的智慧。

具体而言,何讲智慧?明白真理,认识事实,即可称为智慧。也就是说,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智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智能明了诸法,慧能断惑证真。又智明外境,慧明自心。所谓能勘破世间诸有为法,内而自己四大色身,外而一切万有,皆是缘起幻相,没有实法实我,谓之智;了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妙理,证同人人本具的不生不灭之常住真心佛性,谓之慧。总之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都能彻底明了,于中无染无邪,而无障碍者谓之般若妙智慧。

如《智论》云:「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有上。」般若,乃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的圆明本觉智;亦即离一切迷情妄相的清净无分别智;也可说是通达一切法自性本空,而无所得之真空无相智。

简而言之,「般若」是就大智慧,修学般若可以出离三界、六道,超脱生死轮回。若依般若的性质来说,其意义分别有五:(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四)眷属般若、(五)境界般若。

(一) 文字般若:凡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可称为文字般若。若约广义来说,凡一切语言动作等,能表显意义令人理解而启发智能者,都是文字般若——如佛在世时,以音声为文字;乃至历来的祖师们,有擎拳竖拂等一类的开示,也莫不是令人启悟的文字般若之一。虽说文字不是实义,然而没有文字,就无法起观照,而证实相。所谓不假文字言说之方便,无由引导众生离妄执而证悟实相;故文字般若,实是修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二) 观照般若:乃实相理体上所起的一种智用,谓行者修观时,心光内凝,照了诸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即空,由空妄相,而见实相,以实相由观照而证得,故谓之观照般若。又,如实了解圣教中所说的道理,依理去体验实修,于其中间所有的功行,曰观照般若。也就是真实的观照实相之智慧。

(三) 实相般若:「实相」,即诸法如实之相,不可以「有无」等去叙述它,也不可以「大小」等去计度它,非凡夫的心理所能想象,也不是世俗的言论所能指陈;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无可表达,无可取着;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现就三义简释之:(1)、实相无相——离一切虚妄之相,没有一相可得,故曰无相。(2)、实相无不相——具足恒沙功德之相,没有一法不是,故曰无不相。(3)、实相无相无不相——虽离相而本体不空,虽具足而自性本寂,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若言其有,妙有非有,若言其空,真空不空,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曰无相无不相。此即实相般若之意义。也就是窥见心性,彻证实相的智慧。

(四) 眷属般若:是指与般若相关的五个行愿(六度中其余的五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五) 境界般若:对于诸法,修福,修智,没有观空,则不得般若。欲得般若,就必须修学六度万行;般若是众德之首,能消除一切无明烦恼与障碍,为万行作指导;般若是大智慧,能包含一切佛法。

「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梵语音译,其含义有四:一、「波罗」译为「彼岸」;「蜜多」译为到,合言之为「彼岸到」,顺语应云「到彼岸」。二、译为度无极。三、译为远离。四、译为究竟。

一、「到彼岸」者,这是一种比喻:如过渡者,须乘舟筏,从这边的此岸,渡过中流而到达另一边的彼岸;比喻众生的沉迷,须仗般若方得度脱。具体地说,此岸喻生死,中流喻烦恼,般若喻舟筏,彼岸喻涅槃。众生被三毒烦恼所惑,以致沉沦生死苦海,现在如欲求得度脱的话,就非得借助般若之力去灭除烦恼,以了脱轮回生死的痛苦,获到究竟涅槃的安乐。

二、「度无极」者,能依般若而修,则二种生死,乃至一切诸苦便可度脱无余,故曰度无极。

三、「远离」者,能用般若观照,即能远离一切颠倒妄想,故曰远离。

四、「究竟」者,菩萨依此般若,圆满成就其自利(上求佛道)利他(下化众生)的一切功德,故曰究竟。亦即指一切诸法究竟之义,谓依此般若如实修行,可以圆证三智,彻见诸法实相。二乘人虽能渡见思烦恼河,超分段生死海,到达涅槃彼岸,因其所证道果仍未究竟,所以不能称为波罗蜜。

「究竟」二字,含有圆满、永久之义。

「般若」与「波罗蜜多」合起来讲,约涅槃、究竟二义释之:谓依「般若」修行可以从茫茫生死苦海中过渡至解脱的「彼岸」(涅槃),故曰「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能到彼岸之法;「波罗蜜」,是所到的彼岸。又「般若」,即指实相「般若」,实相是离一切生死烦恼,离一切生死烦恼,就是「涅槃」,故曰「般若波罗密多」(以上约涅槃义)。

其次,若依本经所说的道理去如实修行,就能够彻证实相般若,圆具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圆具三智即般若之究竟),故曰「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究竟。以世间有漏之智,无论怎样都谈不上「究竟」二字,唯本经所说的般若乃诸佛菩萨所证之清净无漏智,是一种圆满「究竟」的「妙智慧」,是故称之为「般若波罗蜜多」。换言之:诸佛菩萨所证的智慧是彻底的——无理不明,无事不达。这才可称为「般若波罗蜜多」(以上约究竟义)。

「波罗蜜多」的上面加「般若」二字者,正显示安乐的彼岸是要依仗般若才能到达的;尤其要做到一切事的究竟——亲证实相,当以般若为成功的工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