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2018极乐法会开示(二)
发布时间:2024-09-06 03:27:05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8年5月2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2018年极乐法会的第三天,讲第二个关口。前面讲了,学佛人必须要经过三个关口,这三个关口都很难过,甚至说特别难过。为什么有的人学佛修行没有收获或改变,主要是没有过这三个关口。
现在学佛修行的人很多,但几乎都是以盲引盲,根本不知道这三个关口,也不知道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哪里,大多数人都在门外,甚至第一个关口就没过,连出离心都没有。今天讲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一种超越的境界,是一种智慧。
今天主要讲第二个关口——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还是我们见闻觉知的范畴,如果有窍诀或者自己精进,一般的凡夫也能发出这样的心。世俗菩提心也是大乘与小乘的区别。
前面讲过,当我们生起了出离心,真心实意求解脱,昼夜不停地精进是没有问题的。若生起出离心了,内心迫切地想解脱,想快速地找到方法,迅速到达彼岸,获得涅槃,此时面临着三条路口,需要选择三菩提道:一是成阿罗汉,二是成独觉佛,三是成佛。
要选择成佛之路:我要普度众生,自己在恶梦之中醒过来了,但还有很多众生仍在恶梦中,这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对我们有恩德,我不能转身就跑、见死不救,只顾自己解脱,不管不顾众生,我要帮他们醒过来。若选择成佛之路,此人心就善良,心力也大。
有的人会想:“到了极乐世界,我再也不回来了。”其实,那时,你已经清醒了,虽然身在做恶梦人的行列,但是心不会受到影响,你知道是恶梦,所以不会伤害你。
如《普贤行愿品》所讲:“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所以不用担心。“我要让他们都清醒过来,不能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这种发心是大乘的菩提道,是成佛的路。成佛之路就要先发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上求佛果,下济众生。我是凡夫,还没有醒来,必须想办法先让自己醒来,让自己成佛;我要成佛,成佛之后,就可以让自己从恶梦中彻底醒来,这是上求佛果之心。此时你才没有畏惧感,并且很清醒。成佛之后,你就彻底觉悟了,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我要度众生,我要把所有做恶梦的众生都从恶梦中叫醒,这叫下济众生之心。
这两个虽然都是世俗菩提心,但也不是轻易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就能产生的,这是要修行的。
修行首先要有方法。世俗菩提心很重要,当你真正产生世俗菩提心的时候,一些业障都已清净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菩提心很难具备。“我要发菩提心”,只在嘴上说不行,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去修行。
菩提心的前提条件是慈悲心。慈悲心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具备的,慈悲心就是“我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我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愿。“我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悲无量心;“我要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是慈无量心。为什么是无量心?因为对境无量,指所有众生。
普通父母对儿女也有慈悲心,但这种慈悲心不能叫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因为它是有限的,仅仅是对自己的儿女,对其他人没有。这也是我执我爱,不是大乘佛法的慈悲心,大乘佛法里的慈无量心、悲无量心是对所有的众生,不分恩人和敌人,不分人和非人。众生无量,这个心也叫无量心。
还有一个是功德无量。对无量众生发这样的清净心、善念,功德肯定也是无量的。所以叫无量心。
无量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样的心怎样修来的?旧噶当派的大德们讲了三点:知母、知恩、报恩。首先是知母,即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这是知母。知恩,即一切众生都对我有恩,她们做我母亲的时候,同现在的母亲一样,都对我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对我特别照顾,恩重如山。报恩,即我要报答这个恩。
现在,这些父母众生都沉陷在六道轮回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天人、人,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真的苦不堪言。
就拿人来说,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离不开烦恼痛苦,不离痛苦的自性,我们对此深有感受。内心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烦恼痛苦,这种痛苦不是几年就结束了,也不是一辈子就结束了。
我在百日共修期间讲过知母知恩报恩,如果你没有深信四外加行中讲的因果和轮回的道理,就难了。
我经常跟大家讲,根就在四外加行。我们发菩提心、修菩提心的时候,根就在这里。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小学的课程还没有学好就上中学,那就难了。如果在相续中,没有弄明白因果、轮回这些加行的基本佛理,没有生起定解,那就很难了。
定解即毫无疑惑,坚定不移。毫无疑惑中的“疑惑”是通过智慧、正见才能遣除的,不能迷信。坚定不移,这是真正的定解,有这样的基础就不难了。如果没有深信因果、轮回就很难了。
很多人在学《入行论》。《入行论》里主要讲的是菩提心。四外加行的内容只是提了一下,没有展开讲,重点讲的不是出离心,而是菩提心,尤其是世俗菩提心。我们都付出了很多年了,菩提心生起来没有?没有吧。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是自私自利。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对症下药,这很重要。
问题出在哪里?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业障重、习气重,但是不能只这样说一下就过了。现在只这样自观一下,但是到临终的时候,阎罗王不买这个账,他会实事求事,所以不能这样。
还有一部分人,仅仅掌握了一点理论或知识,就开始拿来说别人,忽略了自己,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修行到底在哪个层次,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产生真正的菩提心,这样真的很危险。说别人有一套,但自己没有改变,将来肯定还要继续轮回,甚至要下地狱。
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四外加行的内容没有修好,对因果轮回没有生起定解,半信半疑。也许你会说,我知道有轮回啊,可能也会讲一些道理,但是在相续中有没有产生定解?我们讲智慧的时候,讲闻慧、思慧、修慧,这些都不一样。
相续中真正产生了定解吗?对轮回的存在是不是坚信不疑?如果对轮回的存在坚信不疑,对轮回产生了定解,不可能那么在乎今生。对一个深信轮回的人来说,今生好比极其微小的短片,不会那么执着这些暂时的利益。如果还执着暂时的利益,还是那么重视今生,说明还是没有真的深信因果。
善恶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有什么不明白的?这就是自然规律。也许你能讲出道理,但是在相续中有没有产生定解,对善恶因果的报应是否深信不疑?如果是,你还会那么轻易地用身口意来造业吗?造口业、身业,做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事很轻松,造意业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在你的前方有两个杯子,里面都有液体,你知道一杯是药,一杯是毒,你不可能去喝毒药。同理,虽然有一些习气,但是也不可能轻易去造业,因为你是懂得善恶因果的,是对善恶因果生起定解的人。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对种因是有畏惧的,尤其是对种恶因很畏惧,害怕种恶因、结恶缘。凡夫害怕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怕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菩萨不怕恶果,怕种恶因,不可能轻易造恶业的。自己反省一下,是这种人吗?每天都很谨慎,怕造口业、身业。
我们在学佛的道路上真的很失败,出家修行这么多年,一点都不在乎造口业、身业。随时随地都在造口业,说是非,甚至恶口骂人,背后说别人坏话等等。都是出家人、修行人,若是真的深信因果,对善恶因果报应生起了定解,还会这样吗?不会的!这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产生定解,这是要修的。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成就宝鉴论》里都讲到了很多的方法。按照三年期加行的课程,每一个加行,比如因果不虚,至少要观修100座,这是最低的数目。只明白道理,只字面上理解不行,还要去修炼,最后才能在相续中产生定解。如果对因果轮回没有生起定解,在你的相续中不可能产生菩提心。除了特殊人,特殊善根就不好说了,
有些可能突然生起出离心,同时也生起了菩提心。这种“跳级”的人也有,但是大部分人不可能这样。
有些人想:“我可能有这种善根,我可能是那种利根者……”你为什么说自己是利根者,是那种“跳级”的人呢,即使是,你现在没到那个时候你也要听话,也要老老实实得按次第修。否则,万一等不到怎么办?万一到时候大失所望怎么办?其实放逸的人,不懂得珍惜缘分的人,肯定不是那种“跳级”的人。“跳级”是什么意思?是出离心还没生起来,菩提心就先发出来了,同时出离心也有了。也有菩提心和出离心没有生起来就见性了、开悟了,同时出离心和菩提心也生起来的情况。
至少你现在还不是这样的人,还没有顿悟,所以不能等,要珍惜缘分。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上师难遇今已遇,要实实在在,不要找捷径。有人到我这里问:“上师能不能给我个捷径?”我跟他说没有捷径,藏传净土法和光明大圆满法就是最捷径的,没有再捷径的了。如果有,那就不是正法,不是成佛的路,是成魔的路,千万别犯错。
我就是这么讲。不可能再有捷径,藏传净土法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修持的。阿弥陀佛发过殊胜的愿,我们主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通过这样的捷径道法,就能轻松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自己也要有信心。
还有就是光明大圆满法。光明大圆满是九乘之巅,不是道为道,而是果为道——让你直接契入佛的境界。真正传授正行的时候,没有过程,当下就是。如果有过程,我们也不能说果为道,就是法门,也不能说光明大圆满就是九乘之巅。
显宗里的净土法,无论汉传的还是藏传的都一样,都是最捷径的法,没有比这再捷径的法了。密宗的光明大圆满是最捷径的,没有再捷径的了,除了这两个法门,如果还想走捷径,那绝对不是佛道,而是魔道,将来肯定会成魔。不要犯这种错误。
你即使是那种利根者,也要老老实实地先按次第学修,到时候一切因缘具备了就好了。也不能着急,要做一个老实人,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佛就是这样,等一些机缘成熟了,奇迹真的会发生在你身上,不可能发生在不老实的人身上,不可能发生在不听话的孩子身上。听话的老实人,听话的孩子身上才会发生奇迹。在上师面前你就是个孩子,要做乖孩子,听话的孩子也许就有奖励。
通常都是按次第学修。按次第修行,先要对基本的佛理产生不退转的信心,尤其是对因果轮回坚信不疑,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八万四千法门都从这里开始。如果不信因果轮回,不可能有佛法。即使你的境界再高,神通再大,也可能是外道,不是佛教。
佛教也讲大空性、大光明,但是都不离因果轮回。你成佛之后也要普度众生,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自然规律,你怎么能改变自然规律呢?因果轮回是一切佛法的基础,八万四千法门都从这里开始,如果不深信因果轮回,你的神通再大,境界再高,也属于外道,不是佛法,不是佛教。所以这个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出离心生起来了,发菩提心就不难了。
我们修四无量心的时候,慈悲喜舍,舍无量心是最后的,但是修行的时候,先修舍无量心,舍无量心就是舍掉两种心态:对怨敌的仇恨,对亲人的贪爱,这两个是要舍掉的,先修平等心,这就是舍无量心。对怨敌没有嗔恨,对亲友没有贪爱。
我们通过何种方法在相续中产生平等心,修出舍无量心呢,就是刚才讲的,如果你深信因果轮回,就容易产生。
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每个众生都当过我们的敌人,伤害过我们,今生今世的亲友也不例外。现世的亲友,对我们有恩,但是过去世,他们都做过我们的怨敌,都伤害过我们,这是事实真相。以这种方式修炼,可以断除对亲友的贪爱,对怨敌的怨恨。
以此为对境,思维前世他们也做过我们的母亲,也帮助过我们,利益过我们,都是我们的恩人。如果你深信因果轮回,在这个基础上思维。容易理解并,容易产生平等之心。
从道理上讲,敌人亲人都是一样的,都伤害过我们,也都爱过我们,利益过我们。修平等心,首先要深信因果轮回,尤其是深信轮回。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每个众生都无数次做过我们的母亲,也无数次做过我们的敌人。这样就能把平等心修出来,这样我们对待亲友、怨敌的心态就一样了。但我们还不能停留在这个心态上。
我们之前学过因果不虚,学过断恶行善的方法,通过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才能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可以到达究竟的彼岸。这些道理我们之前都学过,也深信不疑。所以互相伤害是错误的,互相利益才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要知母、知恩、报恩,忘掉伤害,那是轮回之因,痛苦之根。
我们在取舍上不能有错误,应该正确取舍,通过仔细反复地思维才能产生慈悲心,之前是不可能的。笼统地修一修,观一观,想一想,不可能产生慈悲心。除了利根者,那种特殊人是例外的。
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视为那种特殊的人,因为奇迹还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不能确定自己是特殊的人。所以应该老实一点,把自己看成普通人,用普通的方法。我曾经反复思维过,反复观察过,这样才能明白,豁然开朗,否则不会明白。
我们学舍无量心,是为了平等。那平等心的动力从哪里来?断恶行善!之前学过,并且深信不疑,互相伤害是错误的,现在要改正,要知母、知恩、报恩。不能怨恨敌人,不能伤害报仇,否则还要继续轮回,甚至要堕落。所以我们要断恶行善,改变命运,走向菩提之路。如果对善恶因果深信不疑了,肯定有断恶行善的决心,然后就会生起正念:我不能犯错误,我只能知母知恩报恩,
此时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就发出来了:“我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因为众生是我的母亲,都对我有恩德,我要报恩。我现在没有能力,所以我要成佛转法轮,在我的教法下,无量的众生都可以成佛;我在因地要多结善缘,将来他们都成为我的所化众生,我可以度化他们。”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才叫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有了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之后,才会有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成佛以后所在的密严刹土就是自身的净土,先在密严刹土中成佛,然后再示现成佛;示现成佛是为了转法轮、度众生。示现成佛才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有转法轮的能力,才有自己的教法。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已经有两千多年(有些算法说已经三千多年、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今还住世,在此过程中利益了无数众生。在他的教法下,无数众生得到解脱,得到了佛的果位。
“我要成佛度众生”——愿菩提心就发出来了。不会无缘无故地成佛,成佛有成佛的方法、成佛的道,就是六度万行——六波罗蜜。愿菩提心是“为度众生我要成佛”;行菩提心是“为了成佛我要行持六度”。
按龙钦巴大师的观点,一个是为果发的愿,一个是为因发的愿。为众生要成佛,为了成佛而修持六度,这个决心叫愿行菩提心。而按寂天菩萨的观点,有了成佛度众生的心愿,而且开始行动——修持六度了,就是行菩提心。这两种说法、观点都是不矛盾的。
我是按次第一个一个给你们讲的,讲得很细致、很清楚了,应该是一讲就能通,一听就能明白。否则笼统地讲、大概地说,大家心里都迷惑,不明白。
然后是菩提心的学处。愿菩提心的学处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先要修炼这颗心。这颗心一点也不老实,惯于自私自利,即使发出了菩提心也必须要经过修炼。
第一个阶段是修自他平等——我和众生是平等的,都不愿意遭受痛苦,都想获得安乐。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修自他平等,心里自然就公平了,明白“我和众生,和身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我不愿意遭受痛苦,他们也一样不愿意遭受痛苦;我想获得安乐,他们也一样想获得安乐”。这样自他平等就修出来了。
以前我在百日共修的时候讲过,众生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对穷人容易发慈悲心,对富人就发不出慈悲心;可以善待好人,但不能善待坏人,这都是有问题的。这种心理状态不符合大乘的佛理和教义。我们要在生活、工作中修自他平等心,这样,自己和家人、单位的同事都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处在无明愚痴的状态,都是可怜的。
第二个阶段是自他交换,即换位思考。自他交换就是把他人放在自己的角度位置去想,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度位置去想。菩提心必须要这样不断地修炼,最后才能发出来,不修炼是发不出来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自轻他重。也许有人要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就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还要修自轻他重呢?因为你的一切利乐都是他人给予的,都是从自轻他重菩提心中产生的,修自轻他重才能破除我执,才能真正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利他心,是一切利乐的源泉。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自私自利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势力、条件再好,内心也是黑暗的;他的心胸很狭隘,什么也装不下,他的内心是黑暗的、痛苦的。这是三种愿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的学处,即六波罗蜜,也叫六度。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我为什么要利益他人?我应该利益自己。”一个有智慧的人,想利益自己时会先去利益他人。当你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这种利他心的时候,火点燃了,灰自然有了——你个人的福德、资粮自然就圆满了。因为当利他心发出来之后,就要修持六度。
布施。有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什么是布施?就是施舍心。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把自己的利益放下、舍下,去利益他人、帮助他人,接纳他人。放下了自我,才可以接纳他人,否则是有对抗的,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接纳。
有的夫妻刚开始非常恩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喜新厌旧,互相嗔恨了,就是因为自私,没有放下自我。这说明刚开始是一时冲动、糊涂而已,并没有真正地接纳对方。接纳对方就是接受他的功和过。但是你糊涂,只看到了功,没有看到过,一起生活以后才发现他的很多缺点和过患,然后就开始厌烦了。只有把自我放下了,把自己的利益放下了,才能彻底地接纳他人,这样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关系自然就和谐了。
持戒。戒有断恶行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戒是清净,以正知正见保持身口意清净。我之前给大家讲,发愿要清净,清净才有力量。有些人发愿不清净,掺杂着自私自利;有些人发愿不坚定,所以没有力量。在生活、工作中不制造矛盾和冲突,而是保持身口意清净,并以这种方式感化他人。
现在有些学佛人说:“我也想把家里人、把孩子度进来,让他们也学佛,但是我没有力量,没有办法。”这说明你自己的身口意不够清净,否则不会这样。修行有没有进步,就看你周边人的变化。你真的有进步、有改变了,身边的人看得最清楚,能不被感化吗?被感化了,他自然就会跟随你学佛。自己不改变,还要求别人改变,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经常吹的那个东马一样,对着自己这边很细,对着别人那边很大,这样肯定不行。以正知正见保持身口意清净,以清净心感化身边的人,这就是持戒。
安忍。即他人邪行之安忍、求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真正的安忍是一种心态,即能忍受一切所谓的障碍、不好,不是忍受痛苦的忍受,而是指心如如不动。不当回事,一切的不好、违缘都能坦然面对;在一切不好的对境面前都能心平气和,心不浮躁,没有嗔恨。上师如意宝讲过“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如果真的有安忍,在一切不好的对境面前,都能坦然地面对,就不会恼害他人。
心一浮躁、着急,就容易犯错,容易骂人、恼害他人。真正的安忍是,无论别人对自己如何伤害、打骂、制造违缘,都不在意,就像一个长者看一群孩子玩耍一样,心明明了了。在修行人面前,我们这些凡夫就像不懂事的孩子,有时候更像精神不正常的疯子,不值得跟他生气,所以不在乎,这样的心态叫安忍。
精进。精进有擐甲精进、加行精进、不满精进。精进也是一种心态,对他人的功德,比如对上师、佛的功德,能看得清、看得懂,并对此产生欢喜心,也特别想获得这些功德,这种心态叫精进。
其实,每个事物和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有功德,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精进是只看功德、看好处。比如两个人一起生活,对方肯定有优点和功德,但是你为何偏偏只看他的缺点、挑他的毛病?就是愚痴,自己没事挑事。
你已经接纳他了,就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多看他的优点和功德,把他的一切优点和功德都接收进来。精进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一个具有优点和功德的人,也特别喜欢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这样将来在自己的相续中也会产生这些优点和功德,这叫学。
功德是学来的,福报是修来的。自己不具备可以学,可以修,这样就可以具有这些优点和功德。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优秀,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那就以这种方式改变自己,改变命运。只是嘴上说、心里想没有用,要身体力行地去做,要实实在在地改。
静虑,也叫禅定,有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缘真如静虑。凡夫行静虑即一般的凡夫具备的,普通凡夫(在资粮道,但也不一定),对乐觉受、明觉受、无分别觉受很执着,还存在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叫凡夫行静虑。普通凡夫也可以有禅定,在禅定中会出现乐觉受、明觉受、无分别觉受。有些人出现了无分别觉受,任何念头都没有了,生不起来了,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佛了?离成佛还早着呢!一般的禅定都会有这些觉受,这是觉受而不是境界;有些人稍微有了一点明觉受,就认为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大神通,跟佛无二无别了?不是。有明觉受时,能看到外面的东西,以及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这也是一种觉受,不是境界,所以不能执着,否则容易修偏。乐觉受是不靠外在的因素,心里自然就快乐无比,但这也只是觉受而不是境界。
大家都应该学一学《现观庄严论》,那里讲的都是境界,以这些衡量,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境界在哪里,否则容易把觉受和境界混淆,稍微有一点觉受就动心了,觉得自己已经成就了,其实还早着呢!耽著这些的阶段叫凡夫行静虑。
义分别静虑。一般情况指加行道的禅定。此时对这些觉受已经不执着了,因为他有空性、无我的见解——人无我和法无我大空性的见解,但是有境和对境还没有融为一体,对此还有执着,这就是义分别静虑。这个时候他会分别空性、无我,因为有境和对境还是分开的,他还会执着人无我、法无我等诸法的实相。耽著这个阶段,叫义分别静虑。
缘真如静虑。是登地以上的菩萨具备的禅定、境界。入定的时候有境和对境融为了一体,没有分别,所以是缘真如,跟佛差不多,但这是入定时的境界,还会出定,所以跟佛有区别,此时是真正的境界,所以叫缘真如。
我们经常说在生活、工作当中要淡定,有禅定的功夫才能淡定、不动。心不随境转,能掌控自己,这就是禅定(静虑)。禅定即专注而不散乱,心放在哪里就在哪里,不动摇。凡夫的心总是动,把它特意放在那里,但是一会就跑了,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了,这就是没有禅定。有禅定(静虑)了,心是不动的,这时可以说心自在了,可以掌控自己了。其实禅定分很多,今天我们就不讲了。
智慧。智慧即辨别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邪和正的能力,一切都能看得很透彻。佛讲一切显现法,是从相上、体上讲的,而现在的科学家是在相上,在物质的基础上研究的。相和体,说二也是二,说一也是一。如果能如实的这样去研究,搞明白了,真正产生了这种智慧,就能看得很透彻,很明了。此时在任何对境中,都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迷失自性,包括死亡的时候都很明了,因为你已经看透了死亡的真相,对死亡不会有丝毫的恐惧。其实,对一切境都能这样,这就是智慧。
六度,哪个不是圆满自己的方法?哪个不是让自己快乐的方法?这样发菩萨心、行菩萨道,你自然就快乐了,自然就解脱了,自然就圆满了,自然就成佛了,还考虑什么?有些人已经发了菩提心、行了菩萨道,还怀疑:“我能不能往生,能不能成佛啊?”还用怀疑吗?如果你真的发了菩提心、行了菩萨道,毋庸置疑,自然而然就解脱、成佛了,自然而然就快乐、幸福了,世间的一切利益和福报自然而然就圆满了。不要考虑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福报,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了”。
所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之后,你的业障自然就消了,福德自然圆满了,自然就解脱了、成佛了。不能怀疑,否则你怀疑的不是自己,而是佛法。你已经掌握了方法,还怀疑什么?就用这个方法好好修就行了。
所以明理很重要,我今天按次第详细给大家讲了世俗菩提心——学佛修行的人必须要过的第二个关口。我详细地告诉了大家,怎样去闯、去攻破这一关。“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看你自己、靠你自己了。反复地闻、反复地思、反复地修,最后就能过关。如果你过了这一关,那么过第三关就容易了。如果没过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根本搞不定,所以大家要按次第修,不要自欺欺人,否则最后失败的是自己,损害的也是自己,跟别人没有关系。
不要自欺欺人,要依止一个有缘的善知识,然后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若是孩子不听话,父母也没有办法;若是弟子不听话,上师也没有办法,所以,做个听话的孩子就行了。今天晚上就讲到这。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