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三十)

发布时间:2024-09-06 03:30:00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达真堪布:《亲友书》讲解(三十)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6年9月28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亲友书》。

《亲友书》是龙树菩萨给乐行王写的信,里面讲了很多佛理,基本上所有的佛理都包括了,是非常殊胜的教言。这是非常有加持的一部著作。藏地的很多宗派都特别重视《亲友书》,几乎都要学修《亲友书》。这与作者龙树菩萨发的清净愿有关系。

无论是讲解、辩论、撰著,都是利他的一种方便,发心很重要。

讲解时,发心清净才能感化他人。如果发心不清净,即使讲得再好、再流利,也不能利益他人;即使表现得再好,也不能感化人心。所以发心和动机很重要。

辩论也是一样。通过辩论的方式,不但可以遣除自己的疑惑,也可以遣除他人的疑惑。在辩论的过程中,动机和发心很重要。如果发心不清净,想要推翻他人的观点,建立自己的观点,或是必须要取胜,必须要辩败他人,以这样的发心和动机去辩论是不如法的。在辩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净的心态,不能有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等烦恼。

再如撰著、写文章,发心也很重要。《亲友书》是一封信,翻译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尽显其意,也许你可能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因为龙树菩萨的发心特别清净,所以利益了无数众生。

其实有很多经典和论典都很好。比如《入行论》,在藏地很多宗派都特别重视、学修《入行论》,这与著者寂天菩萨的发心有关系,也利益了无量众生。再如,我们学修的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也是如此,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佛理,词句也不是很华丽,却利益了无数众生。当我们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时,就有一种感觉,有一种能量,这与作者的发心有关。

所以,我们写文章,造论典,发心动机很重要。

《亲友书》非常殊胜,如果大家有时间、有意乐,可以把偈颂背下来,用一辈子来学修,这样一定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获得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利益。

下面讲回向。

随喜诸善三门善,为得佛果普回向。

这是龙树菩萨劝诫乐行王,应该满心欢悦而随喜其他的功德,无论是圣者还是凡夫所作的一切有漏无漏的功德都要随喜。

随喜,随之而欢喜。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方法。通过随喜,自己可以获得法喜,同时也能得到利益。通过随喜,可以增长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境界。

随喜,并不是口头上说一下就OK了,主要是心里随着欢喜。当听到、看到或是想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和善根,心里非常高兴,发自内心赞叹:多有福报啊!我也能有这么大的善根或功德多好啊!心里有这种欢喜。能如是法喜充满,就有意义。

此处首先回向他人所做的功德,也是随喜的意思。

比如说我们可以忆念和随喜圣者(阿罗汉、佛菩萨们)的功德,可以随喜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凡夫行持的功德。所有无漏和有漏的功德,统统要随喜。

随喜的功德非常大。佛经里讲,只是随喜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和善根。我们随喜的对境有所不同,有圣者,有凡夫;所随喜的功德有有漏的,也有无漏的。能否都能获得同样的功德和善根?这和自己的相续有关。“我随喜一下,是不是就能变成圣者?”“我随喜一下,是不是就能获得无漏的功德?”随喜能得到这种善根和功德,但可能不是无漏的,也不可能即时成为圣者。这是自己境界的问题。即使境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但可以获得相应的善根和功德。

随喜就是心里的一种忆念和想法,其实没有那么难,但若没有一定的善根,相续不够成熟,也很难生起这种心。我们自己也能感觉到,平时知道别人的功德或所做的善事时,心里只生嫉妒心,就是心里不舒服、不愉快了。一般凡夫都是这样,但我们不能这样,一定要随喜。

下面讲回向。善根要回向,回向给菩提,回向给一切众生。自己所做的善根和功德回向给众生,愿众生早日解脱,早证菩提,这是一种圆满的回向。还可以回向给菩提,以此善根和功德,愿自己迅速获得菩提果、成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度化众生。只有成佛了,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圆满的回向。

无论回向给众生,还是回向给菩提,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做回向是最殊胜的,也是最究竟的回向。所谓“三轮”,指做回向者自己,所做的善根功德,回向的对境——众生或菩提。“体空”指空性。这三者都不离空性。最好有这种觉悟和智慧,哪怕有相似的也可以。最好有现量的证悟,其次有比量的定解也可以。什么是“都是空性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不执著,不分别,这就是空性。这种回向是最究竟的,也是最殊胜的回向。

还有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就是念诵《普贤行愿品》里讲的“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段偈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回向非常圆满,自己虽然还没有那种境界,没有达到那种层次,但是可以这样回向: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就怎样回向;三世诸佛怎样回向,我就怎样回向。这种回向简单方便,是很容易做到的。

回向善根与功德非常重要。我们做任何功德善根,如果不做回向,就如同没有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样,功德和善根不会圆满。若能做回向,功德和善根都可以保存、储存下来,否则一旦心里生起了嗔恨心或者生起了严重的邪见,功德和善根就会毁坏。好比不储存、不保护自己的财富,很容易丢失,有被人偷,被人抢等危害。如果做回向,功德和善根会不停地增长,无穷无尽,直至获得菩提果。好比钱财存在银行里可以增长,用来炒股可能利润更高。若不回向,享用一次异熟果就会穷尽。

龙树菩萨劝诫乐行王善根功德要做回向。

如是以此善福蕴,汝于无量生世中,

拥有人天世间福,犹如圣者观自在,

摄受数多苦难众,出世除老病贪嗔。

龙树菩萨对乐行王说:以此三轮清净而回向的广大善根福蕴,大王你在修道的过程中,暂时在生生世世中,投生于人天世间,成为君主,自在享用修道的福报。但你不贪著于世间的福报,也不舍道心,而是跟圣者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辗转降临于世间六道中,摄受不可计数的苦难众生,遣除众生老病死等苦以及贪嗔等烦恼。

其意是告诉乐行王,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回向,以这些功德和善根,在没有成就的时候,在生生世世中都可以享受人天的福报,比如钱财、财富、名誉、神通法力等世间或人天福报。但是,只享受人天福报、贪著世间的福报没有意义。在具有和享受人天福报的同时,不退失道心,以佛法里讲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就像观音菩萨一样,以慈悲、智慧、清净的戒律、广大的善巧方便,摄受众生,利益众生。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道心。

这也是一种祝福,我们也能得到这种祝福,我们要发愿。发愿很重要,要发殊胜、广大的愿,即不掺杂自私自利之心。

佛陀讲:“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受记。”我们也要发这样的愿:无论众生以何方式结缘——听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的形象,想到我的,跟我结恶缘或结善缘者,统统都会种下善根,获得解脱,获得成就。就要发这样的愿,愿跟我结缘的这些众生都在心的相续当中产生道心,永不退转,迅速获得究竟的菩提果位。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众生,有的我们能利益,有的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利益,但是我们要默默发愿:将来有一天一定要度化他,一定要帮助他超脱轮回……这叫心存善念。如此修炼,能让自己的心变得善良或清净,这就是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看似我们在为别人,实际是为自己。只有这样,自己的心地才会变得善良、变得清净,这是要修炼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很善良、很清净,需要通过佛法去修炼,转为道用。

比如,对那些骂我们,诽谤我们,甚至伤害我们,与我们结恶缘的众生,我们不能以牙还牙、心存怨恨,而要默默发愿:他是跟我有缘的众生,将来我一定要度化他,也愿他能早日遇到正法,能够解脱。这样,自己的相续在这些对境中就不会被染污,会保持清净。

当时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时,有八万天子来听法,得到了一定的成就,这是他在因地结的缘。这些天子前世都是吃他肉、吸他血的众生,但是他发愿:将来我成佛时,你们是我第一个要度化的众生。后来他们成为了佛最初的弟子。我们也要如佛陀一样,在因地发愿,尽量跟众生结善缘。

当我们遇到对境时,若能转念,发菩提心,业障当下就可以消除,恶缘当下就可以化解。可以说,这是一种了缘了债,了脱生死或解脱的善巧方便。

犹如阿弥陀佛尊,世间怙主寿无量。

龙树菩萨对乐行王说:愿你在究竟无学位(佛的境界)时,于自己所建立的刹土中成为世间的怙主,如同无量光佛一样,乃至轮回未空而存在期间,长久住世,寿达无量。

阿弥陀佛是在世自在王如来座下出家,法号为法藏。当时他在佛前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之一是:设我得佛时,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他当时在佛前发了菩提心,按现在的说法,他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想了很多很多佛国,将所有佛国的功德、优点都集中一起,名极乐世界。他计划自己成佛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极乐世界,只要众生愿意到这个世界来,有意乐要到这个世界来,就一定能来。此愿不成,我就不成佛。现在他已经成佛了,他的愿已经实现了。若我们现在一心忆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也要如是发愿:将来我也要成佛,也有国土,如果众生想来,一定能来,若不实现这样的愿望,就不成佛。就要这样发大愿。

发愿要发大愿。从法身的角度讲,诸佛和阿弥陀佛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自性;但从色身、利益他众的角度来讲有所不同。佛和佛有所不同,比如阿弥陀佛的愿力大,他所建立的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圆满,谁忆念阿弥陀佛,向往极乐世界,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方便或摄受众生的力量特别强大。

我们也要发大愿,这样可以打开心量,提高、增长自己心的力量,这都是练心的方法,最后成佛的时候跟阿弥陀佛一样。

戒慧施生净大名,遍及虚空大地上,

人类天众妙龄者,喜乐生爱定寂灭。

尽息惑缠苦有情,坏生死证如来性,

超离尘世名亦息,证得无惧无罪果。

这也是发愿。发愿具有智慧、持戒、布施这三种功德。

第一,持戒。护持三门,让三门变得清净。只有三门清净,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才有这种能量和加持。

身口意清净就有加持,就有能量。身口意清净,才有这种磁场,很重要的。有些人说是弘法利生,但身口意都不清净,很狡猾的,这种人虽然表面上做得很多,也很不错,但实际上不能真正利益众生。

第二,智慧也很重要的。持戒离不开智慧,智慧是根本。有随机应变、辨别和取舍的能力叫智慧。

第三,布施,即不能自私自利,要有施舍心。

我们现在没有施舍心,不敢舍,不肯舍。我们愿意做的事情能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去做;自己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利益他人,若是自己受到了损害,或对自己没有利益的情况下,就不能利益他人,这就是没有施舍心的表现。

其实布施主要是心,有种施舍心,能舍。什么叫付出?什么叫奉献?在无自私、无自利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奉献和付出。若有自私自利心,就没有奉献和付出,就不是佛法里讲的布施。我们的所谓“布施”,是求回报的,是有条件的,这就不是佛法里讲的布施,也是一种不如法的行为。

“净大名”,即无有罪垢的广大名声。有名声好啊!但名声是怎么来的?是从智慧、戒律、布施中产生的。愿清净、无伪的名声遍布或广泛传扬在天界虚空以及地上人间,使得整个人类的人们以及天界的众生,决定远离依靠妙龄人天少女产生身心喜悦的贪恋(这是轮回之根)。

愿息灭烦恼痛苦所缠绕的可怜有情(众生)的坏灭、出生与死亡,而获证如来正等正觉相好庄严的利他色身、自利寂灭法身。色身主要用来利益他人的,也是以众生的福报、福德而显现的。比如说报身佛、化身佛,都是以众生的福德而显现的。超越世间分别念之境甚至生等之名称也息灭,胜伏死亡等损害,无有老衰、疾病等损恼,获证无所畏惧、永不衰灭、一尘不染的殊胜果位——佛果。

以清净的戒律,广大的智慧,无伪的布施,人间天界所有的众生都知道自己,同时,他们内心的贪、嗔等烦恼都息灭了,都获得了究竟的佛果。我们也要发愿,愿自己有这种修证和威德力。心里要这样想:我要把众生都度尽,把轮回掏空!让那些阎罗王、狱卒都没有事情可做,让他们都下岗。让佛菩萨也没有所化众生,在自己的清净刹土里闲得闹心。实际会不会这样?不可能,轮回不可能被掏空,佛菩萨的事业是永恒、无有穷尽的,不可能没有所化众生。但是,我们发愿的时候就要这样发。就像文殊菩萨,他发的愿是“众生都成佛了,我再成佛。”地藏王菩萨发的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要这样发大愿。

有些人发大愿都在口头上说,不是从内心里发。应该从内心里发大愿,这是如法的;不能在口头上发大愿,否则叫打妄语。

也许有些人会说:“我发这样的愿有什么用,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实现。”这是修炼心的方式,通过这些可以增长你的心力,是很有必要的。若是你能发自肺腑地这样发愿,我执我爱自然就变弱了,就没有力量了。我们现在不会发愿,也不发大愿,所以我执我爱都特别强大。自己总是输给它们,跟着它们跑,做烦恼的奴隶,跟着业力走,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发清净愿,发大愿,通过这种方式去降伏我执烦恼,这是很重要的。

阿阇黎圣者龙树劝勉挚友乐行王的《亲友书》撰著圆满。印度堪布遍知大萨瓦匝德瓦,大罗匝瓦万得即噶瓦拜则(国王赤松德赞时西藏著名三大译师之一)于前弘时期翻译并校对审订。

藏传佛教有前弘时期、后弘时期、再弘时期三个时期。

前弘时期。藏王拉陀陀日年赞时期就藏地开始有了佛法,但是还没有敢正式弘扬,所以没有弘扬开来,后来藏王松赞干布弘扬佛法,但也不是很广大。到藏王赤松德赞时,开始广泛弘扬,邀请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大成就者到藏地来。他自己也培养了很多译师,又从印度请了很多译师,翻译了大量的经典、论典,广泛弘扬佛法,这都属于前弘时期。

后弘时期。当时的国王赤尔若瓦坚是一位善根特别深厚的人,他对佛教特别有信心,并且广泛弘扬佛教。他为什么叫“赤尔若瓦坚”?因为他特别恭敬出家人,经常五体投地磕头时,以前的人都留长头发,有辫子,而他的头发那么长,就在头发上接上五彩布,铺在地上,让出家人在上面走,所以称他“赤尔若瓦坚”。当时藏地原始的苯波教徒们特别看不惯这件事,就联合他的弟弟朗达玛,把赤尔若瓦坚国王的政权推翻了。朗达玛做国王后,大肆灭佛,基本上没有公开的佛教信仰了,当然也许也有偷偷学的。

后来朗达玛被杀了,他的政权也被推翻了,拉拉嘛耶西噢、大译师罗钦仁庆桑波等人就开始弘扬佛教,弘扬得也非常广大,后来形成了藏传佛教八大派,各派都在弘扬佛教,佛法特别兴盛,这是后弘时期。

再弘时期。文革期间,也可以说是灭佛运动,当时藏地基本上没有公开的佛教,但也有偷偷学佛的人,心中的信仰很难磨灭嘛。后来有了信仰自由的政策,就开始弘扬佛教了。这是从我们的上师如意宝这里开始的。那时法王如意宝的就在喇荣对面的怎达山给为数不多的几十个弟子灌顶、传法,这就是再弘时期的开端,也是法王如意宝伟大事业。

喇荣在创建的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把佛法弘遍了全球,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也是因为上师的法缘成熟了,所以他的弘法利生的事业特别广大。不可否认,同一时期也有很多的大成就者,都有伟大的任务,不能说他们的成就没有上师如意宝高,但是他们的法缘肯定没有上师如意宝殊胜。

我们作为上师如意宝的弟子,应该珍惜自己的福报,好好地学修佛法,让自己今生解脱,即身成佛。我们跟其他众生不一样,我们有幸遇到了上师如意宝,也得到了上师如意宝的摄受,虽然在座的有些人没有亲自亲近上师如意宝的机缘,但大家都在学上师如意宝的传承,都对上师如意宝有具足的信心。大家一定要相信,上师如意宝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跟我们形影不离!如果我们能忆念,能虔诚的祈祷,时时刻刻都能获得上师如意宝的加持!大家都要珍惜缘分。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尤其是能遇到上师如意宝,能修持上师如意宝的清净传承,是我们不共的福报,大家一定要珍惜!最起码要修持往生四因,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修持光明大圆满,让自己即身获得究竟的佛果——虹身成就!

《亲友书》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以后要不间断地学修,用这些教言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们这次百日共修学修《亲友书》的真正意义。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