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祭祀太一之神,佛道融汇形成现今风俗
发布时间:2024-02-24 03:29:42作者:楞伽经讲什么元宵灯节源起有二说:一说起于西汉,为祭记“太乙”(太一),从黄昏直到天明,《资治通鉴》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历史地看,这种祭祀活动是先民对原始宗教中天体崇拜之遗风。十五之夜,从黄昏到天明,正为皓月当空之佳时。而“太乙”远在先秦时已出现,是古代最尊贵的天神。秦汉以后,又成为北极星的别名。在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古代,这种原始宗教活动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的;同时,这种祭祀活动是演化和形成秦汉以后元宵灯节的契机。
另一说始于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蔡愔称印度摩褐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明帝遂并根据《僧史》“西域腊月晦日,名大神变,烧灯表佛”的记载,下令土族庶民,于此日燃灯,以示对佛的尊祟。由此始有元宵花灯之俗。
汉代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以上二说,形成的背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源于“汉祀太乙”说,说明此俗为中国旧有;而起于汉代“烧灯表佛”者,则表示元宵之俗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产物。就其发展过程看,源于“汉祀太乙”的说法是客观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是融合了不少佛教的成份的,佛教东入中土,在立足未稳之前,是依附于儒、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元灯节习俗,是中国固有的道教与外来佛教融合的产物。
正月十五在道教中被称为“上元节”,上元是天宫赐幅之日,有祈求平安之意,遂成为人们一年一度的节日。—方面,从历法和月相的关系看,每月十五必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也是人们乐意庆祝和期待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