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古代无数的先贤,就是通过一生勤诵经而超凡入圣,除厄延寿,往生净土

发布时间:2024-07-22 03:28:14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古代无数的先贤,就是通过一生勤诵经而超凡入圣,除厄延寿,往生净土

倾莲池文章节选:

我在唐并州释僧衍《法华经传记·卷五》中看到不少精彩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唐并州释僧衍

释僧衍。并州人也。凡厥并州人。七岁已上。皆解念佛。生净土多。衍久居并州。诵法华经。欣求安养。以经云即往安乐世界故也。

并州,即现在的太原。话说古时候的太原人,很多人在七岁以上,就知道念佛,故往生净土的人很多。

僧衍法师久住在太原,常诵法华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安养世界即极乐世界。

“每日一遍。三年成千部。梦自身左右生羽翼。以法华文字为文彩。欲飞翔身自轻。即飞去西方。到七宝地。宫殿相并。天人满中。

顾视己身。羽翼顿成。大宝莲华台。一一文字。变作丈六佛身。各说偈云。

汝在浊世诵妙法。众生业障唯见字。

实是三身圆满佛。今成羽翼复本身。

闻偈见台。六万九千三百余化佛坐叶上。台上佛是阿弥陀佛也。进顶礼。

台佛即语衍。汝还阎浮。以我云相示众生。又弘法华功德。应时诸佛变作本羽翼。还娑婆。

梦觉流泪。诵法华更入观心。于舌端有八叶莲华。华上有佛。结跏趺坐。法华一一文字。从佛口出。皆作金色。具有光明。变为佛身。遍满虚空。围持经者。

闭眼即现此相。开眼即不见。专观专诵。

临终之时。紫云耸砌。端坐诵经而卒。春秋七十有。具注此事。秘收经奥。后见闻者。悲泣结缘而已。”

僧衍法师每天诵一部法华经,连续三年,数量达到了千部。

有一天,僧衍法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生出翅膀,《法华经》上的文字化为翅膀上美丽绚烂的羽毛。

僧衍动了飞翔的念头,身体自然而然变得很轻,飞到西方极乐世界,看见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七宝装饰之地,华丽的宫殿层层叠叠,宫殿内外全是散发出圣洁光芒的天人。

从密教的角度来看,僧衍法师没有布坛什么,但是每天念诵一部法华经,连续三年,至少达到了先行成就,或者悉地的境界。

因为他求生净土,三年之后,成就的验相出现,他梦见自己的身体左右生出翅膀,法华经的文字化为彩色羽毛。

然后他飞到了极乐世界,见到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如七宝、宫殿、天人这些。

我们总结法师的证得此往生悉地之路线:

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一心诵法华经,每天一部,不曾间断,连续三年。

在获得此神验之前,他积累了三年的诵经功德,并非三两天,也是两三个月。

故动机、发心面向和修法的持续时间,都相当重要。

僧衍再看自己身体,左右两侧的翅膀忽然变成大宝莲花台,《法华经》上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一丈六尺高的佛身,这些佛各自说着偈子:

汝在浊世诵妙法,众生业障唯见字。

实是三身圆满佛,今成羽翼复本身。

在相关的经典中,佛说到: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

佛会在末法时代,化现为文字相出现于世。

如法华经,字字句句都是佛所化现,但是对于业障重的众生,无法看见三身圆满的佛,而只能见到文字相。

业障更重的,连文字都见不到。

僧衍听完偈子,看到大宝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六万九千三百多化身佛坐在莲花瓣上。

僧衍向前跪拜礼敬,阿弥陀佛对僧衍说:“你回阎浮提后,把看到的景相讲给众生听,继续弘扬《法华经》的功德。”

说完后,尊尊佛像又变化成翅膀,僧衍飞回娑婆世界。

一般而言,修法的功德、境界等都应该保密。

但是有些时候,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增益大众的信根、善根,佛菩萨、护法神还提醒修法相应者,将境界感应说出来。

故阿弥陀佛嘱托僧衍法师把在极乐世界见到的景象,说给众生听。

如果回来后,为了自己的修行而保密,也是应当的。

但是假如说出来后,大众闻而知之,该有多少人对法华经生起信心,该有多少人对极乐世界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这个功德,是无量的,不可思议的。有多少人可能会因为法师的经历而求生净土,甚至往生成功。

这正是大乘菩萨的发心。

僧衍梦醒之后泪流满面,从此诵读《法华经》达到了观想的境界。

诵经的时候,舌端有八瓣莲花,花上有跏趺而坐的佛,《法华经》里的一个个文字,从佛口飞出,都散发着金色光明。

再由字变成金色佛身,遍满虚空,围绕在自己周围。

僧衍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种景象,睁开眼睛就不见了。

法华经的字字句句都是佛所化现,僧衍法师在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以佛力加持故,以业障减轻故,已能见到金色佛身,同时亦观想成就。

诵经的功德不可思议,经由愿力摄持,持续不断地诵经,僧衍法师不仅亲往极乐世界,还观想成就,临终安详往生净土。

唐金城瓦官寺释慧献

“释慧献者金城人也。失父母后出家守戒。从师访道。诵通法华。专志为业。

发愿于父母墓所诵经。欲救轮回苦。凡经历三年。精勤讽诵。未曾暂废。

至夜三更。空中有大光明。又雨华如雪而下。中有声语献言。吾是汝父。汝初诵经力。已住第二天。诵满千部。圣众来迎。从天生净土。

汝母依涅槃经力。即生不动国。彼在生之时。书写涅槃一卷。汝诵经资彼在生善故。

语已隐不现。邻里谓失火。至晓更问慧献。献具说始末。闻者悲涕。于墓所诵经资亲。其类盖多。”

慧献法师在父母的坟墓前诵经,发心要超拔父母出于轮回之苦。就这么天天在墓前诵法华经三年,风雨无间。

三年后的一天夜里,验相出现了。

法师看见夜空中有大光明,天界之花如雪而下。

虚空传来声音说,我是你的父亲,你当初刚诵经时,我已住于忉利天,你诵满千部,圣众来迎接我生于净土。

你的母亲依涅槃经之力,生于不动佛的妙喜刹土。

“至夜三更。空中有大光明。又雨华如雪而下。”这种现象,放在密教,也是一种悉地之验相。

而法师并非持咒,是通过诵法华经,直接见到了已为天人的父亲之显现。

唐潞州法住寺释僧定

释僧定。是昙荣同门。住法住寺。行方等忏悔。讽诵法华。昼夜未尝眠卧。戒行精高。

梦感见诸圣众。弥悔弥诵。贞观七年七月十四日。于法住道场内。见大光明。五色间起。从上而下。

中有七佛。相好非常。

语僧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证。然非本师。不与授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词。

又有大光明倍前。从上而下。中有九百九十四佛。语僧定皆同此词。

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迦牟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汝身器清净。于贤劫中。当作佛名为普明。汝行方等大乘。普贤道场。诵持法华不可思议也。

若斯之应现感灵。难称记矣。

僧定法师勤诵法华经,亲见七佛,九百九十四佛,最后得到本师授记,将于贤劫成佛,为普明如来。

以前看藏传诸多成就者,修密咒成就时,亲见无数本尊,十方诸佛。

而在我们汉地,勤诵法华经、华严经的人,也有亲见诸佛菩萨,得到教化授记的。

当然,僧定法师得到如此殊胜的成就,和他的大精进有关,持戒甚严,昼夜不睡地修法。

唐益州福成寺僧道慧

僧道慧蜀人。少丧父母。从兄养大。昼夜悲哭。恋慕其父母。生年九。从师诵通法华。祈请其脱苦。

诵满一百部。梦福成寺上空。有殊特光。渐近于庭。忽见有天。百千天众。而围绕之。告道慧言。

吾是汝双亲。依汝诵经力。生第二天。脱恶趣怖。若诵满千返。必生净土。

当知亲子深契来谒陈情。作是语已。隐而不见。觉悟倍生信重。弥专讽诵。闻者展转。为父母脱苦诵经。感梦告盖多。略不述而已。

道慧法师勤诵法华经超度父母,超度至忉利天。且若诵千遍,能将父母超度至净土。

由以上案例可知,经力之不可思议。

在密教里的感召诸天降临,乃至亲见如来本尊等悉地,在显宗里,诵经的人也有成就的。

所以切莫忽视诵经,别以为持咒就比诵经厉害,或者更秘密深入,关键还是在于这颗心,在于行者的根器因缘。

古代无数的先贤,就是通过一生勤诵经而超凡入圣,除厄延寿,往生净土。

在《夷坚志》中,记载有一位女居士勤诵《圆觉经》而自在往生之事迹。

贺氏者,吉州永新人,嫁同乡士人江安行,有二子。自夫死不茹荤,日诵《圆觉经》,释服不辍。

或劝更诵他经,贺氏曰:“要知真性,本圆本觉,不觉不圆,是为凡夫,我不诵经,要遮眼耳。”

注:别人劝她诵别的经,她还是坚持诵圆觉经。

长子楹,登进士第,绍兴六年,为贺州签判,迎母至官。

贺氏从容语其妇曰:“吾诵经以来,了无梦想,比年夜艾,常见瑞光中有猊坐,欲升之未果。今白日闭目,亦见佛相。”

注:(狻猊,sunn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外形像是狮子,喜烟好坐,经常被雕刻在香炉上。)

贺氏勤诵《圆觉经》,诵出了境界,了无梦想,古代的梦想,有用于指妄想。

她又能常在瑞光中见到神兽,闭目见到佛相,和上文说的僧衍法师闭目见无量化佛如出一辙。

是岁五月甲戌,沐浴易衣,明日,食罢,盥漱如常,忽收足端坐,两中指结印,瞑目而逝。

家人仓黄召医,已无及矣。郡守范直清帅其属瞻礼,叹曰:“大丈夫不能如此。”

命画工写其像。像成,惟目睛未点,乃祷曰:“精神全在阿堵中,愿赐开示。”

俄两目炯然,子孙扶视,皆谓再生。点睛讫复瞑。时年七十七。

七十七岁时,贺氏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其实从她诵经诵到闭目见到瑞光和佛相中,就可以知道她已经念出了境界、验相了。

回到当下,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念诵的经典,随个人之喜好和发心,如地藏经、金刚经、般若理趣分、法华经、华严经。

诵经不仅仅是追求世俗的利益感应而已,还分有诸多层次。

1、首先的梦中或者现实中的世俗感应,这是初级的,有种种消业、延寿、息灾、治病、满愿之效。

2、观想成就,或者闭目眼前一片光明,出现诸多化佛等现象,这是与佛菩萨报身层面,他受用身达到一定的相应。

深入相应者亲见本尊,与本尊对话。

达到此境,会出现相应的神通力,如宿命通。

3、证入空性,或证得诸多三摩地,直接证果位。

古代印度有位修行者,专修文殊真实名经,诵到每念一句,证一个三摩地的微妙境界。

现今大部人都停留在第一阶段而已。

但是念一部经,虽然你最初都是求世间层面的东西,你诵得久久,几十年如一日,也会开显更多的境界。

假如以菩提心摄持,则更是不可思议。

而当下最紧要的,是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如果是有诵经的计划,最好要选好你长期读诵的大乘经典,你喜欢,又愿意长期乃至终生诵持的。

诵经,加上持诵圣号、心咒结合,专注、恒久地修持。从当下开始,日日勤诵积累,终有相应之日。

诵经,首先是在思维上明理,将佛的智慧文字注入行者的生命中,以此转化习气、性格、命运乃至生死。

梦参老和尚晚年一直诵地藏经和普贤行愿品,此亦是当为我们学习。

愿吉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