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奉养父母如果没有恭敬心,怎么能叫孝?

发布时间:2024-09-23 03:28:31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奉养父母如果没有恭敬心,怎么能叫孝?

《孝经》上跟我们讲,「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孝经》上讲圣人之教是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用非常严肃的、不用非常古板的这种教育就能成功,政治不用很严厉就能够使天下大治。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所用的这是根本,其所因者,就是所凭藉的、所依赖的就是根本。什么是根本?和谐的根本在哪里?人民百姓相亲相爱的根本在哪里?就是孝道。父子之道,天性也,我们说的这个五伦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亲情就是天性,能够循著父母和子女这种亲情的关系去教化大众,可以启发大众这种亲情,启发大众相亲相爱,启发大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启发大众团结互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八荣八耻这么样就可以落实。

既然孝道这么重要,我们如何去行孝?这个行孝也是很有学问,古圣先贤对於如何行孝的道理都讲得非常多。在《孝经》上有这么一段话,「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里所说的是如何行孝的五个方面。居则致其敬,就是居住在家里要恭敬,假如对父母不恭敬,不可能做到孝。在《论语》当中,有个弟子子游曾经问老师孔子如何行孝?孔子就跟他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我们说孝道,现代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养父母。所以你看今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看到「广州日报」就登了母亲节对很多母亲和很多儿女的采访。很多儿女,问他们怎样去行孝?他们都说以后赚大钱,将来买洋房、买名车给父母,他以为这就是孝养父母,当然这个心是不错。但是当这些记者采访母亲时,这些母亲都没有一个说希望儿子将来为她买洋房、买名车的,却有不少说,我就希望我这个做老板的儿子不要太忙了,能够每个礼拜周末陪我吃一顿饭。我们要知道父母需要我们什么,我们按照父母的意愿来顺著他们去敬他们,这是真正的孝。如果是简简单单的说去养父母,拿钱给父母,这算不错了,但是如果没有敬心,孔子就说得很不客气,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你养狗养马这也是养,你如果养父母没有恭敬心,你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何以别乎?这怎么能叫孝?

记得我第一次留学回来的时候,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段自己不好的故事,引以为诫。我当时第一次留学回来,一年多了,回来探亲,因为生活都很节俭,所以养成了非常节俭的习惯,再加上我是学金融财务的,很会打算盘。当时在美国剪一个发要十二美元,这样一个价格相当於人民币上百块钱,我就想我们家旁边的理发厅,五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剪好了,那我不如把头发留到我回国的时候再剪,心里就这么盘算著回到家里。

我母亲因为一年多没有跟我见面,知道我回来很高兴,在家里等候。我就从美国经洛杉矶转机,经香港回广州,路程是一天多的时间,旅途上也是风尘仆仆,头发也长长的,像一个小乞丐一样就回来了。敲门,母亲一打开门,就看到母亲打扮得非常大方,非常的好,头发也都整理得很好。母亲见到我回来就很高兴,就告诉我说,「我知道你回来,昨天特别去电了发」。那时候我听到母亲跟我这样讲,心里非常的惭愧,对待自己的母亲没有真正生起恭敬心,而是把这个钱放在比恭敬父母更重要的地位。所以你看,母亲对我很尊敬,她知道我回来,特意去整理发型,而我自己心里还在打如意算盘,把这个利放在比孝敬父母更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回忆起这个往事,到现在还很惭愧。从今以后我就凡是出远门回来见父母,我都把头发整理得好好的,再也不会为了钱去盘算。为什么?这是孝敬父母。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他可以为去见异性朋友打扮得很好,他不惜花很多钱去打扮,但是见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恭敬心?如果没有这样的恭敬心,那他这样恭敬他的异性朋友都是假的。为什么?「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对父母都不爱不敬者,这是违背了道德,违背了礼仪,所以他的那个心不可能是真的。对父母不恭敬的,他不可能恭敬领导;一个学生在家里不孝敬父母的,他也不可能恭敬老师。所以把敬心培养起来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人生能够有成功,其实跟他的恭敬之心有很大关系,他能够敬业,才能够真正有成功的事业。这个敬从哪里培养?从恭敬父母开始,居者致其敬,居家就可以培养了。

我们看《二十四孝》里面有这样的故事,黄庭坚是宋朝的一位大文人,也是一位大官,他对他的母亲就非常孝顺,虽然自己身居高位,而且有很高的声望,但是每天都亲自给他母亲洗尿器,尿罐。因为他母亲有好洁的习惯,很喜欢干净,假如洗得不干净母亲心里有烦恼。黄庭坚就生怕家里的佣人洗尿器洗得不干净,让他母亲会生烦恼,所以亲自洗。你看黄庭坚这样小小的举动,在家里这样的孝敬父母,所以他才有成功的事业,他的威望才有根本。后人评价他是「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大人就是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是什么?很简单,没有失去他的赤子之心。什么是赤子?刚刚出生的小孩,还在襁褓当中,就是赤子,赤条条的来到世间,他对他的父母就是纯孝之心。能够把这个纯孝之心保持终生不变,这就是伟大的人物,这就是圣贤。

所以我们说落实八荣八耻从哪里落实?在居家致其敬。不要说我给我父母洗一个尿罐,端一盆洗脚水,做一顿饭,捧一杯茶是小事,诸位说黄庭坚给他母亲洗尿罐,这是小事还是大事?你说这是小事,生活小事谁都会做,谁不会做?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小事里面体现了天地之德,体现伟大的人,大人之心,怎么能说是小事?所以孟子说得好,「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不外乎是孝顺双亲。从孝顺双亲开始引伸,就是忠於祖国、服务人民,能够成就自己事业,能够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

八荣八耻—明道德 知荣辱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三集) 2006/7 北京中央党校 档名:52-182-0003



接著「子游问孝」,孔子怎么讲?您看四个人问孝,答案都不一样,因材施教。「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看到这一段,二千五百多年前就有这个现象,不明理的人,觉得能给父母吃就是孝顺,这看得太浅。我们供养父母吃,就像犬跟马,马可以代劳、可以载人,它也是来奉养它的主人,比方说狗它帮忙守夜,犬马它也会效劳於它的主人。可是差别在哪?不敬何以别乎,我们对父母的一种奉养,没有恭敬心,跟犬马奉养主人没什么差别,人的用心就跟畜生差不多了,怎么当万物之灵?最可贵的就是人有真诚恭敬的心对父母。你看现在看到这一段,冷静!现在的人不懂这些道理,拿钱给父母的时候态度还非常傲慢,好像那个态度就是父母都靠我养。甚至於在兄弟姐妹面前都很傲慢:你看我拿的钱多,我那些兄弟拿的钱少。其实这个态度父母一感觉到,心里难受,你这个傲慢态度,跟兄弟姐妹又处不好,父母看在眼里很难过的。「兄弟睦,孝在中」,这都是「养则致其乐」,养父母之心。

有一个企业家,他学了《弟子规》之后有点觉悟,说他以前对母亲、兄弟姐妹都很傲慢,学了以后回去端了一盆热水给他母亲洗脚,突如其来他妈妈吓坏了。他端过来的时候,要帮他妈妈脱袜子,他妈妈吓得赶紧转身,然后说了一句话。连想都没想说出来的最真实,他妈妈说我不敢给董事长洗脚。听思聪,有没有听懂妈妈的话?代表这个儿子在公司是董事长,回来还是董事长,那讲话的口气还是董事长的口气。诸位学长们,我们在公司是主管,回来是不是还是主管?我们在学校是小学老师,回来是不是还是小学老师?在学校给小朋友讲话的口气,回来给爸爸妈妈也这么讲,那麻烦了;假如工作是律师,回来还是律师。当然其实工作是主管还是要君亲师,还是要很有爱心的,回来还是爱一切人,这样才对。不然我们的心就被我们这些身分所污染,我的地位、我的身分、我的财富,统统被这些东西污染,我们就没有赤子之心。包含他对兄弟很傲慢,但是学了以后,他花了一万块钱人民币请了一桌,让他兄弟姐妹来吃,没人敢来,钱多你以为就能让人家服你?不见得。后来他很惊讶,自己打电话给弟弟道歉,弟弟在电话那一头哭。所以我们不能够真正反思自己,兄弟姐妹可能心里面,那个心结都打不开来。

子游问孝,孔子强调恭敬的心很重要。接著,「子夏问孝」,孔子讲「色难」,和颜悦色侍奉父母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你们怎么一脸没听过的样子?诸位学长,我们去年文言文,这些句子应该都有讲到吧,但是还没讲二十一次,所以也是正常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人都是正常的,是自己不正常,没有体认客观状况,就是自己不正常。师长讲一句话太精辟了,「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觉得自己对,就有可能拿著道理要要求人,就有可能觉得自己高,别人低了。所以修行的路上要善观己心,念头不能不对,圣狂之分在这一念之间。而孔子对子夏讲到的,弟子事奉他的师长,在生活起居当中很恭敬。而父母跟老师差别的,在於父母是从小把我们养育长大,在这些很多跟我们住在一起的生活细节,会有很多亲密的接触。对老师都是比较威严、恭敬。

对父母很亲密的时候,愈亲密要愈细腻、柔软。今天一句话不恭敬,带情绪了,都有可能让父母心里难受。我曾经听一个老者讲,我们也不期望说孩子给我们吃、穿,我们不去奢求这些东西,只要他们讲话不要带情绪,不要讲那些让我们很难受的话就好。因为他讲一句气话,我得一个礼拜心情才转得过来。我听到这个话特别有感受,为什么?我们设身处地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想,父母看著我们长大,在他的整个回忆当中,是我们两个月三个月、三岁五岁,那种天真、那种对父母依恋的表情。这样天真的孩子突然变成怒目相向,你说谁受得了?那个难受可以想像。所以色难,和颜悦色侍奉父母,而色难,就是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最难能可贵、最难得,但也不容易做到。你自己不调伏自己的坏脾气、傲慢的态度,就很难做到。

在古代有一个读书人,叫俞麟,他学识不错读了不少书,而且邻里都说他孝顺,因为大家看他每天晨昏定省都有在做,就很认同他是个孝子,而且连其他邻近的乡镇都有人来向他学习。他有一个朋友叫王用予,刚好有一天梦到文昌帝君,他们是同乡,他就请教:俞麟很孝顺,学问也很好,他有没有考上?帝君讲他没考上,他本来可以考上,但是功名被削掉了。为什么?他是看起来很孝顺,可是都是做给人家看的,他的内心犯了腹诽的罪过。腹诽就是表面上对父母很恭敬,内心有埋怨、有不满,没有表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伤了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天性,最后他的每个动作变成应付的,他这个良知就受到很大的障碍,天良泯灭掉,一点一滴泯灭掉。而且他对人讲话也苛刻,等於还是没有真正从自己内心的忠厚,去培植德行,所以他这一生就考不上功名。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四集) 2011/12/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57-004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