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

发布时间:2022-06-22 10:38:30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

禅定会不会出偏,会不会入魔,这是修定的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修定同做其他事一样,会出现差错。比如走路,不小心会摔一跤,但我们决不会因为走路摔过跤就不走路了。禅定出偏或入魔,大多由于心态不好,功法不当,或见地不够,因此我们只要注重修心修德,持正法,持正见,出偏或入魔的情况就可以避免。这里还需说明一个问题,练气功的人出偏,与修禅定出偏,区别比较大。禅定的出偏,是指进入初禅以后出现偏差。进入初禅,古人称之为凡圣分界,即进入圣境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可能出偏。而气功的出偏,相对说来还处于凡夫阶段,出偏大多由于心态上急切追求一些奇妙幻景,妄想心特别强烈,导致气路混乱,特别是反应在脑部时,会出现神经失常;反应在胸腹部时,是胸闷腹胀;反应在肢体上时,会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对于修禅定的人来说,在加行阶段,如果心态不好,也有可能遇到此类麻烦。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练功者中,出偏是极少极少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不去作种种妄想,加上慎重选择功法,那么,平安率是很高的。

有明师指点,是不出偏的根本保证。

对于修定的人们来说,前人已为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避免出偏的理论和方法,只要我们能细心钻研阅读,并以之作为镜子,常常警惕自己,那么,禅定之途是光明而坦荡的。特别是《楞严经》中关于五十种阴魔区的论述,对我们是太重要了。

《楞严经》是一部谈修大定的书,是为修大乘佛法者而说的,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人们学会辨别正邪,以保证自身沿正法修持,不出偏不入魔道。所以,它像照妖镜一样,是佛是魔,一照便知。这对于当时和现在,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的修持者自称为佛,自称为菩萨,自称为上师,令广大修法者真伪难辨,无所适从。但只要明白《楞严经》中关于五十种阴魔区的论述,你就掌握了辨别正邪的武器,同时也掌握了自身修定时如何防治出偏入魔的方法。所以,《楞严经》问世以后,令修正法者欢欣,令入魔道者恐惧,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人指斥《楞严》为伪经。我们以《楞严经》的标准去观察世间的修持者,就容易看出他是正是邪。用《楞严经》来指导自身,就可以保持正定,防范入邪。

虽然《楞严经》是为修大乘者说的法,但对任何一位修正法者,无论其现在的修持处于何等境界,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教化作用。各种阴魔的干扰,对修四禅八定的人来说,都有警惕作用,并非只是对修楞严定的人才有用,所以,把它作为重要的一章来写。

1.色阴区宇 当你入定时,能离杂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就像明目人处于大幽暗中,未见光明。这就是色阴区宇,特点是定中所见是一片黑暗,因为心光未发。

如果定力深厚,心光明照,黑暗全消,十方洞开,皆成光明世界,这时可以外观山河大地,内视五脏六腑,巨细分明,这就叫色阴尽。色阴的由来,是坚固妄想。

色阴区的魔有十种:

(1)在色阴将尽时,精研妙明真心,四大交织的色身障碍,就如云如影,豁然虚融,顷刻之间,身能出碍,这叫精明流溢于当前根尘坚实之境。这是定力深厚暂时出现的境界,稍一懈怠,就会失去,不是证得圣境 (圣境是一证永证不再退失的 )。如果不作圣证想,不生欢喜心,就名善境界。如果认为自己证得圣果了,就会受到群魔的扰惑,落到邪魔陷井中去。 (2)如用这种定心来精研妙明,就能心光内彻,可以见到体内的蛔虫蛲虫,并且用手把虫抓出来,身体也不受损伤,这是心精妙明流溢于形体,内外虚融。这是定力精深暂时出现的境相,不是证得圣果。如不作圣解,就是善境界,为将破色阴之先兆。如果认为证得圣果,心生欢喜,便会受到群魔的干扰。 (3)又用定心内外精研,就能使内身外境均虚融透彻,忽然魂魄意志精神 (除身根受识执持之外)能互相涉入,互为宾主,忽然听到虚空中有说法的声音,或者听见十方都在演说秘密义理。这是精神魂魄相合而出现的境界,只是暂时显现,不认为是得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那就是善境界。如认为是证得圣果,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4)在定心中,深伏烦恼,定心清净明彻,内发光明,照见十方世界遍作紫光之色,一 切有情众生化为诸佛如来,忽见毗卢遮那佛,坐于天光台上,千佛围绕,百亿国土以及莲花,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所染,修习出的心光,照十方世界而暂时显现的境相,不是证得圣果。如不作圣解,不生欢喜心,是善境界。如认为是证得圣果,就会受群魔的惑扰。

(5)又以此心精研妙明,不停观察,降伏妄念,制止出现定超于慧的现象,使定慧平等。这时忽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妨碍,青黄赤白,清晰明了。这是定中用心抑制过分,暂时显现的境相,并非证得至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如作圣解,生欢喜心,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6)又以此心精修,使定慧均等,精光不乱,清明净彻,忽于黑夜在室内可以看清种种物品,和白天所见一样,而暗室中物亦不灭除,这是因心光细密,故能见幽察微。这只是暂时境界,不是证得圣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心生欢喜,便会受群魔惑扰。 (因修持者情况不同,有的人天眼在定中开了,并不自动退失,入定均有所见,仍应持不喜不忧、无取无舍的态度,不生执着。不然,群魔仍可乘虚而入。此系笔者见解,非原经之意,故加括号,以示区别 )。

(7)又此心圆入虚融,内身外境,又有又无,真空无碍,此时身体同于草木,刀砍火烧,全无感觉,这是色尘消散,四大排遣之先兆,因心力纯一,故能忘身,实则四大色身暂起变化,亦是暂时境界,不是证得圣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若认为是证得圣果而生欢喜心,便会受群魔惑扰。 (8)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达到精纯,忽见十方山河及大地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无量无数的诸佛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均无障碍。这是平时欣羡佛土和厌见地狱之心,经时日久而化成的,不是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是名善境界。如果认为是证圣果,就会受群魔的惑扰。 (9)在此禅定心中,研究深远之处,色尘也不能障碍,忽于半夜,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亲族眷属,如在目前,还能听见他们谈话之声。这是禅之力逼心,令心光外射,故能隔远可见可闻,是暂时现象,并非证得圣果。不认为是证得圣果,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10)又以禅定心,研究至精至极境地,忽然见到修持的师友,形体作种种变化。这是由于偶起杂念,受到鬼魅的眩惑,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把持其精神,发其狂慧,能无端说法,通达妙义。这不是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魔事自灭。若作圣解,即受群魔惑扰。 以上十种禅定中之现境,都是色阴与心相互作用而显现的,不能认为是证得圣果。如未证言证,不仅令邪魔趁虚而入,还会堕无间地狱,故须特别小心。

故释迦牟尼佛谆谆告诫说:“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

2.受阴区宇 修定的人,在静虑中进行微密观照时,已超越色阴区宇,见到光明境界,似乎见到自性光明,不过像见到镜中之像一样,似见其体,又不得其用,因心虽出窍,但心根犹存,还是有感受的执着,如人受梦魇,虽然闻见不惑,但四肢不能动。这就叫受阴区宇。

若梦魇完了,受阴破了,身体才得自由,没有执受,心离其体,能反观自己的面貌,来去自由,不再有所留碍,不受内身的牵制,这就叫受阴尽,就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受阴区也有十种魔境:

(1)修定的人,在受阴未破时,得到大光耀,心中明白了众生迷妄,而堕苦海,内心自责,恨不能早悟以度众生,因而用功太急,忽然生出无穷悲心,乃至遍观蚊虫等物,亦犹如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这是用功过分了而出现的状况,不同于圣人所证的同体大悲。认识到了,及时觉悟,提起正念,日久此种状态自然消歇。若作圣解,就会招致悲魔,潜于五脏六腑之内,一见人就悲啼哀泣,以致失去正受而成邪受,导致堕落。 (2)修定的人见到色阴消尽,受阴明白,见佛之胜相,感激过分,发心猛利,立志等齐诸佛,还说一念就可超越三僧祗而得证果,这是功用过猛,欲求凌越而生自大之心。如果觉悟了就无妨碍,认识到这不是证果,久之自消。若作圣解,则狂魔入心,见人就自夸,我慢无比,乃至上看不起佛,下看不起人,失去正受,妄起邪见,终至沉沦堕落。 这一条太重要了,自大我慢的人当引以为戒。世上有的人称自已是这个佛那个菩萨,要人们对他顶礼膜拜,这表明他已狂魔入心,堕入邪道。还应当认识到修持是应按步就班,依循次第,精进而不能过分,否则就失于中道,生起邪见。

(3)修定的人,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想向前,一时不能照破受阴,无新证境界出现,想退后,因色阴已尽,故居已失,由于定多慧少,便于色受二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忽然生出大枯竭,而且长时间处于沉忆枯竭之中,错误地认为这便是精选。这是修心无慧,定多慧少所造成的失误。悟到它不是证圣果就没有妨碍。若作圣解,就有忆魔入心,控制他的神识,使他身不由己,悬心一处,失去正受正定,沉沦堕落,不能自拔。 (4)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由于慧多定少,因过于猛利而造成失误,常认为自己已证得自心是佛,已与诸佛心等同,甚至怀疑自己就是卢舍那佛,用不着修行了,得到一点点便很满足。这就是用心失去正知正见,不能经常审知得失偏正,陶醉在邪知邪见中。悟到不是证得圣果,便无妨碍,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见人就宣称自己已得无上菩提第一真理,从此失去正受,心随魔转,沉沦堕落。 (5)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新境界尚未证得,原有的心境又亡失,瞻前顾后,自生艰险,无法用心,忽然生出无尽忧虑,如坐针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其性命,以便早得解脱。这是在修定中,对于当前境况,不能用智慧去观照,以致产生恐惧忧虑,失去正心。悟则无咎,认识到这不是证得圣果。若作圣解,常忧愁魔便会入其心腑,或手执刀剑自割其肉,鼓励他速死,或使他常怀忧愁,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失于正受(即正定,三为正,昧为受。正受乃禅定之异名,所谓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由于多次使用此词,故作解释,以便加深理解 ),沉沦堕落。 (6)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心处于清净中,得到安稳,忽然生起欢喜心,无法抑制,此名轻安,是定心成就的暂时现象,因为慧力不够,故不能控制自己。这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好乐喜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常于街头路边,自歌自舞,自认为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沉沦堕落。 (7)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得大光耀,自己认为已经圆满,生起大我慢心,乃至七种慢心,一时具发,连十方如来也看不起了,声闻缘觉就更看不起。这是见到自己的胜境时,缺乏观照自救的智慧。若能觉悟法性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持此平等见,则不敢轻慢任何人。这样,傲慢自消,不要认为是得到圣果。如作圣解,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理塔庙,毁坏经像,甚至对信佛的说:佛像不过是金石土木塑的,经不过是树叶绢帛书写的,我这肉身才是真正的活佛,你们不拜我,反而去拜金石土木,实在是颠倒愚昧。有的深信,跟着他去碎像毁经,埋弃地中。如此贻误众生,必堕无间地狱。失去正受,沉沦堕落。 所谓七种骄慢,是指 (1)恃己凌人叫我慢; (2)同德相傲叫傲慢; (3)与等同的人争胜叫过慢;(4)无胜谓胜叫慢过慢; (5)未得言得叫增上慢; (6)以卑自矜叫卑劣慢;(7)无德谓德叫邪慢。修持中,骄慢是障碍也是烦恼,社会上那些自称天下第一的人,不正是慢魔入心的表现吗?

(8)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自心的识精圆明中,圆悟精深之佛理,毫无挂碍,无不随心顺意,其心忽生无量轻安,于是自言已成圣果,得大自在。这是定中因慧获得轻安和清净境界,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如作圣解,则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功行已满,福慧具足,不必再求上进。这样的人多作无闻比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贻误众生,终堕阿鼻地狱,失去正受,堕落沉沦。 (9)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明悟中得虚明之性,心中忽然生起净空之念,认为一死永灭,不承认有因果,一入空境,空心现前,认为空就是最高成就。这是断灭的空见,长时间在心中存在,这是定心沉沦,失于照应。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于是执空更甚,诽谤持戒为小乘,自己则是悟空之菩萨,谈不上持戒犯戒。常在信徒面前,饮酒吃肉,广行淫秽。因有魔力驱使,能以各种巧妙言词掩饰其破戒恶行,使人不疑。魔鬼入心既久,甚至使其食屎饮尿与酒肉等同,认为净秽俱空。破佛律仪,诳惑他人犯罪,失于正受,堕落沉沦,入于魔道。 (10)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就贪着受阴之虚明境界,深入心骨,心中忽生无限贪爱,爱极发狂,不能自持,见人就爱,变成贪欲。这是定境中过于安乐顺适深入心骨所致,因缺少慧力,不能定慧等持,使之变为爱欲。悟则无咎,不贪恋安乐境界,继续修持,彻断欲心,就无妨碍。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使其宣说爱欲就是菩提大道,还教化在家居士,平等恣行淫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有魔力支持,在末法时期,吸收许多愚昧众生,多至成千上万,随其“修行”,等到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自然陷于王难,受到国法制裁。由于其贻误众生,死后会入无间地狱.失于正受,从此沉沦,落入苦道。 这一条说得十分明白,读到此段的人,应用来反观有的修行者的行为,自然会得出明确的结论。

以上十种禅定现境,是受阴未尽时,禅观和妄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众生顽迷,缺少自知,遇到这种情况,就误认证得佛果,成大妄语,会堕无间地狱的。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楞严经》卷九 )

3.想阴区宇 修正定的人达到受阴尽境界,虽然烦恼尚未断尽,但已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出现了可以随住无碍的意生身。但此人尚被想阴覆盖,譬如有人在熟睡中说梦话,虽然自己不知道说的什么,但这人说的话音韵分明,有条不紊,别人听了,都能明白。这就叫想阴区宇。

若动念尽(八识心所含六识种子,动相最为微细,叫做动念,动就有想,六识浮想,均依动念而生),浮想消除,如去尘垢,妙觉明心,从此显耀,一切种类众生的生灭根元,都完全知晓明白。这人就处于能觉所觉俱空,超越烦恼浊了。观其所由,是想阴能融通变化,能使心随境转,或境随心转,融通妄想,以为其本。这是想阴尽。

想阴区宇,也有十种魔境:

(1)那个修定的人,受阴已尽得到意生身,不再被受阴的邪魔迷惑,定发圆明。但在定中生起贪爱圆明之心,贪求善巧神通,以便教化众生,于是以猛锐之心来精进修定。由于在定中动念,天魔候得其便,便乘虚而入,附在其人身上,口说经法,这人还不觉是自己着了魔,反而是认为自己获得无上涅槃。如有人来,他便升座为之说法。他又卖弄神通,于须臾之间,把自己变为比丘、帝释、妇女、比丘尼,或独在暗室中身放光明。来听法的人被其所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他便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暗中行淫欲之事。口中好说灾祥变异,甚至说有佛在某处出世。或说世界末日来临,有刀兵火劫,使人生恐惧心,为求消灾脱难,耗散家产,来行供养。这是怪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到魔心厌足,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受法律的制裁。阿难,你当先自觉察,才会不入轮回。如迷惑不知,就会堕入无间地狱。 这一段告诉我们在定中不可动念贪求神通,贪求感应,贪求知见,那样会给天魔附身创造条件。在定中无论见到什么境界,都不生执着,见有若无,谨守中道,不取不舍,天魔其奈我何!如果我们见到了这样的修行人,贪求利养,专讲淫欲,贡高我慢,就算他能放光动地,神通广大,也不过是大魔转世或大魔附体,是不足为信的,一定要分别清楚。

(2)修定的人,受阴既尽,想阴现前,在定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游历。这时天魔便乘虚而入,口说经法。其人也不知被魔附,反而以为自己证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那里,他便升座说法。他自己的身形并无变化,但听法的人忽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全身化成紫金光色。所有听众,都是如此,都叹实未曾有过如此境相。那个修定的人被迷惑了,认为自己就是菩萨,于是,放纵淫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而且还常说,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其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来到人间,教化众生。众见他这样说,以为他亦是佛来应世,益加敬仰,邪见日增,菩提种智完全消灭。 这是魅鬼老年成魔,恼乱修定者。

这段告诫我们,遇见自称佛菩萨的人,或自称佛菩萨转世的人,皆是可疑人物。如果真的是,以佛菩萨的品德修为,决不会标榜自己,或授意弟子,吹捧自己。佛菩萨都已“远离诸相”,“断诸烦恼”,怎么会像一个名利熏心的市侩那样眩耀自己呢 ?依据经籍记载,佛菩萨为度化众生,有时也会示现其胜相,但示现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3)修定的人,由于受阴已尽,想阴现前,在定中忽然生起爱慕绵密之心,以为定心已达绵密之境,于是便澄净其精明的思虑,想使定心上契合于诸佛之心。由于动此贪念,天魔便乘虚而入,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此人尚不知着了魔,自己还说获得无上涅槃。有人来到他那里,他便升座说法,他和听他说法的人,形体并未发生变化,但他可使听法者在未闻法时,心自开悟,而且念念迁移,或得宿命通,或得他心通,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语,或背诵经文,人人欢喜,都叹未曾有过。修行的人被他迷惑,认为他就是菩萨,就跟他缠绵心爱,破佛律仪,潜行淫欲之事。他口中好说佛有大小,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亦有假佛真佛,男佛女佛,菩萨也是如此。这真是一派魔语。他被魔力所迷,以为自己真的开悟,得到各种神通,于是将妄作真,以邪为正,舍弃禅定之心,进入邪悟之境。 此是魅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的人。

这一段告诉人们在定中不可有贪念,不可以贪求上契合诸佛之心,一定要湛然不动,否则便会被魔所惑,不能自拔。正知正见十分重要,一听别人胡说八道,就能辨出是邪说魔说。比如有人自称是佛菩萨,你立即就该明白,真的佛菩萨是不会自称的,连真正开悟的人,也不说自己开悟,真正证果的人,也不说自己证果,真正进入初禅的人,也不可随意宣称自己进入初禅。如果真有佛菩萨应世,他也绝不会自己显露真情,如一旦真情显露,他会立即回到他的世界去,这是常识。所以在世间自称佛菩萨的人,都是邪魔。(这和活佛转世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活佛转世有他的严格认定程序和批准手续 )

(4)修定的人在受阴既尽想阴现前时,在圆明妙定中,忽然生发贪求辨析之心,喜欢穷究万物的根本和物性的始终,便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这时,天魔便乘虚而入,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也不知为魔所附,自己说已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那里,他就升座说法,身有威严之相,神通之力,能慑服听众,使他们还未闻法,就心悦诚服。他说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在我们的肉身,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就是法身常住不绝。现在所居之地,即是佛国,并无别的净土,也没有觉行圆满的金色佛身相。这个修定的人,信受了邪魔之说,忘失了修定的本心,使徒众都以身心性命来皈依他,以为得到了前所未闻的道理,这些愚迷的徒众,把他视为菩萨。如果推究其心,无非要破坏佛的律仪,潜行淫欲之事。

口中好说,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无知之辈,竟相信这种邪说。

这是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这段说明,贪求辨析也会招致天魔附体,落入魔道。如今末法时期,魔强法弱,人们很易接受魔的教化,而且身命皈依。反之,若对他讲正法,反而半信半疑,甚或格格不入。此

是业力所致,也是魔力所致。某位自称为佛的人,讲过一些经,但唯独不敢讲《楞严经》,因为《楞严经》一讲,他的原形就毕露了。《楞严经》是正法的代表,是照妖镜。所以,在这本谈禅定的书中,专设一章来讲五十种阴魔区,用它来宏护正法,保护修正定的人。

(5)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在定中忽然生起贪求冥感之心,于是,用心去周遍流历,精研穷究。想和远劫的圣灵和远在千里的亲朋心灵,互相感应。 这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知道自己被魔所控,自言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便敷座说法。他能令听众暂时见其身如百千岁,于是油然而生敬爱之心,不愿舍离,甘愿做他的奴仆,恭敬供养,不觉疲劳。他又令徒众知道他是他们前世的师父,也是这世的善知识,因而产生法爱,如胶似漆,得未曾有。跟他修行的人,把他看作菩萨,亲近其心,信其邪说。他便破佛律仪,暗行淫欲之事。口中常说,我于前世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现在又来相度,要同归某某世界,去供养某佛。或者还说另有大光明天,佛就住在那里,那是一切如来体息安居之地。无知的人,相信他的邪说,失去了本心。

这是疠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的人。

(6)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明妙定现前,在此定中忽生贪求宿命之心,心爱深入定境,克己修行,不辞辛苦,喜欢居于幽僻的地方,贪求寂静。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还不知被魔所控,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就敷坐说法,令听众都知道自己的宿业,或者对一个人说,你现在虽然未死,但已变了畜生。又故意让另一人在那人身后踏着他的尾巴,那人便站不起来。在场的听众倾心信服。若有人起疑心,他立刻知道,当场斥责,以证明他有他心通。更于佛陀制订的仪律之外,再增加一些苦行方法。诽谤比丘,责骂徒众,揭露他人隐私,不避讥嫌,又好预言福祸吉凶,到时也能完全应验,毫发不差。

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7)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明妙定现前,在此定中,生发贪爱知见之心,勤苦研寻,贪求静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知着魔,自言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便敷座说法,他在说法处无端得到大宝珠,那个附体之魔时而化为畜生,口衔宝珠,或杂色珍宝,或简、策、符、牍等奇异之物,先给说法者,后附在他身上。或者诱惑听众,说有珠宝藏于地下,果然那里就有闪闪的珠光照耀。听众都叹未曾有过如是经历。他又喜食草药,不吃好的饭菜。或者一天只吃一麻一饭,身体反而肥实,是受魔力支持故。他诽谤比丘,责骂徒众,不避讥嫌,好说他方宝藏和十方圣贤潜藏之处。跟随他去查看,又往往见到奇异之人。 这是山林土地城隍,或是川岳鬼神,年老成魔,专门宣说淫秽之事,破佛律仪。又与徒众,潜行五欲。有时好像很精进,纯食草木,行事没有一定准则,恼乱修定的人。

(8)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明妙定现前,于定中生起贪求神通和种种变化,研求变化之根元,贪求神力。于是天魔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知着魔,自言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便敷座说法,有时手执火光,并将火光分置于听众头上。听众头上火光皆长 数尺,但无热性,也不焚烧。或者在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穿墙越户,毫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身着白衣,居然受出家人的礼拜。诽谤禅律,责骂徒众,揭露他人隐私,不避讥嫌。口中常夸神通自在,或使人看见佛土。这是魔鬼之力在迷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恶的行为,把卑鄙肮脏的东西拿来作为传道的法器。

这是天地间的大力精怪,或是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或草木积劫而成的精魅,或是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报已尽,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

(9)受阴既尽想阴现前的人,在圆明妙定中忽然心爱入灭,研求万物的变化体性,贪求深空。这时,天魔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知着魔,自言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便敷座说法。在大众面前,他的形体忽然消失,大家都看不见,忽然又从空中出现,出没自在。有时身体透明,如同琉璃,有时垂手足就发出檀香味,有时大小便也甜如蜜石,用此来惑众人。又诽谤戒律,轻视出家人。 口中常说没有因果报应,一死永灭,不会有转世后身,也没有圣人和凡夫的分别。他虽然得到空寂,仍潜行淫欲,受他淫欲的人,也得空心,也不承认有因果。

这是日月薄蚀时,精气落于金玉芝草,麟凤龟鹤身上,千万年不死就成精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修定的人。

(10)受阴既尽,想阴现前的修定人,在定中忽然生起喜爱长寿的心念,辛勤研究,希望能抛弃分段生死的阶段,得到变易生死,细相常住。这时天魔得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知着魔,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便敷座说法。常说他方世界的情形,虽相隔万里,但可于瞬间往来,又能取来该地物件为证。或于某处一室中,令人从东往西急步行走,经年也走不到西壁。因此使人深信,以为是活佛现前。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诸佛是我所生,世界是我所造,我是第一位佛,是自然而成,不是因修才证得的。 这是住世自在天魔,使其下属来扰乱修行者,利用修行者的虚明有漏,吸取其精气。或让修行人看见其形体,称善金刚固命之术,可以使你长寿。然后现美女身,盛行淫欲,不过一年,便吸尽其精气,使之肝脑枯竭。还常常一个人说话,听起来就像与魔在说,听众还搞不清楚。

这十种想阴魔,将来在末法时期,于我佛法中,假借出家修道为名,或附人体,或自现形,都称已证得佛果。他们赞叹淫欲,破佛律仪,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为害后世,迷惑修行人的心腑,使人堕入魔网。近则离佛灭后九百年,多则百世,会使真修行的人成为魔的眷属,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去正遍知的佛理,堕入无间地狱。

阿难,你现在不须先取寂灭涅槃,纵然得到阿罗汉果位,还要发愿留在人间,于末法时代,发大悲心,救度正心修道的众生,使他们不着魔,得正知正见。我现在已度你出生死苦海,你照我的话去做,就是真报佛恩了。

末法时期,法弱魔强,邪说丛生,偶一不慎,即被魔惑,失于正念,而堕魔网。当前流

行的双修论,谓此是成佛唯一正道,与阴魔之盛赞淫欲,近在咫尺之间,实在令人担心,其为害是极大的,修正法者不可不知。

4.行阴区宇 修正定的人,想阴既破,行阴现前,没有梦想,醒和睡一样。本觉妙明真心因无干扰,时常是清虚寂静,犹如万里睛空,不再有意识所缘的粗重前尘影事(意识已灭,尘无所依),故观山河大地,如明镜照物,物来则现,物去不留,虚照虚应。陈旧的习气都洗净了,唯一识精真体,湛然犹存。

生灭现象的根元,从此披露,对十方十二类众生,虽未通达他们受命的来龙去脉,但已见共同的生灭根基,犹如田间露气,幽隐细微,浮荡波动,清扰清虚的澄净,故为众生浮尘四根流转变迁的枢穴。这就叫行阴区宇。

假如这个清扰习习的性体,归到平静无波的识海,就断去行阴浮荡的习气,犹如波浪平息,化为澄静的止水,这叫行阴尽,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了。观其所由,是幽隐妄想以为其本。行阴区宇,天魔已不能扰惑,但心魔却可为患,会使人堕入外道。亦有十种魔境。

(1)这个得正知正定的人,想阴已破,行阴现前。这时正心寂定,觉照常明,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穷研究众生的生灭根本。每一类众生的受生根元,都已显露,再观察行阴的幽隐轻清,生灭之相遍于十二类众生。这时修行人若能慧眼明照。知道“圆扰动元”是一切众生同分生机之总相,就不起妄执分别计度,自可破行阴。若于这种圆扰动元之中,生起邪见,妄认为诸行之本,生灭之元,而不知有个不动不灭的真如自性,他就堕入外道的二种无因论。 一种是本无因论。

修定的人误认行阴的微细动想是生灭的本元,是无因的。因他浮根四尘已灭,能显现胜义的清净根,乘着眼根的八百功德,能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因业流转轮回,死此生彼,但在八万劫外就完全不知道了,所见有限,便生邪解,以为所有世界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于这种认识,就失去正遍知,迷失菩提真性,堕入外道的无因论。

二是末无因论。

修行人既误认为本无因,以此推例未来,见末亦无因,成为自然外道。认为人自然生人,鸟自然生鸟,乌鸦天生是黑色,鹄天生是白色,人直着走路,畜生横着走路。白色不是洗出来的,黑色也不是染成的。八万劫来,没有变化,到未来尽,亦是如此。我本来不见菩提,为什么说会有成菩提道果之事呢 ?当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无因自有。这样他就迷惑了菩提正觉自性。这是第一种外道,创立无因论。

(2)修定的人,想阴既尽,行阴现前,凝明正心,魔不得便。他穷究众生生灭本元,看到行阴的幽清常扰动元。由于见不到细相,遂起邪见,以为是圆遍常住。便堕入外道的四遍常论。 a.他想弄清内心外境的本元之性从何而起,但他的修为尚只能见到二万劫内,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皆无因自有,生生死死,皆是循环相续,人死还为人,畜死还为畜,不曾散失,错误地认为是恒常不灭。 b.这人乘着心开境现,见万物皆由四大合和而成,因而想穷其根元,却看见四大体性,本来常住,以其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皆依四大合和而成,而四大的体性既周遍而恒常,不曾散失,于是就认为恒常不变。 c.这个人想穷究六根所具的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等的生灭根元,其性是恒常不变。他因修习能知八万劫内,一切众生辗转循环,未曾散失,就认为心意识是周遍而恒常不变。 d.这个人既穷尽想阴的元由,流止运转的生灭想心,已由定力灭除。末那识不生不灭的理体,自然属于行阴。殊不知这只是行阴第七识的我执种子,正在很细微的迁流中,并不是真的不生不灭。因为认识错误,就以为行阴恒常不灭。 由于这种认识,失去正遍知,落入外道,失去菩提常性,是第二种外道立圆常论。

(3)修定的人,想阴已尽,行阴现前,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究众生生灭本元,观察行阴常扰动元之相,遂于自他依正二报没有决定性,而妄起计度,堕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第一种是计我常他无常论。

这个修定者以为行阴便是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湛然以为这是究竟之神我,便认为我能遍满十方,凝明不动,故叫常。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灭,叫无常。这是外道之见。

第二种是计国土一半常一半无常。

这个修定的人,现在不观其心,遍观十方国土,见到遇劫而坏的国土,认为是究竟的无常种性。见不坏国土,认为是究竟真常。

第三种是计心常身无常。

这个修定者现在只观心,见到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而性无移改,能令此身生灭,叫我性常。而有生死的身体,从我流出,名无常性,这也是外道之见。

第四种是计行阴常、色受想阴无常。

这个修定者,见想阴尽而行阴流动,行阴常流,便计为常性。色受想阴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由此执持一分常一分无常,成为四种颠倒妄执,堕入外道,失去菩提性,名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4)修定的人想阴已尽行阴现前,坚凝正心,魔不得便。他穷究众生的生灭根本,观察幽清常扰动元的相状,于分位中妄起计度,是人堕入四有边论。 第一种:这人以为行阴是众生生灭根元,所以见到流用不息,以为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就是有边,现在心相续不断,便是无边。

第二种: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这都违背中道之见,落入外道边见。

第三种:以为我能周遍了知,得无边性。众生显现在我的知性中,他不知道我的知性,众生不能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第四种:修定的人穷究行阴,想灭除行阴。故在定中,觉行阴已灭,而出定后又觉行阴又生。以此揣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都是半生半灭。那么世界所有一切,也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落入外道,惑菩提性,是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5)修定的人在想阴已尽行阴现前的定中,观察到那种幽清常扰动元,心生妄念,于是堕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第一种是在行阴生灭中得出八种邪见。

他在观一切变化的本元时,见行阴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 (即常),见众生生处名之为生,见不到众生生处名之为灭。见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实则此一不断之因是阿赖耶识 )。见到行阴在生灭相续中,中间有所离处,就叫做灭。见到众生生处名有,众生亡处叫无。虽然都是以行阴之理来观察,因有妄心,故生邪见。还说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不论什么时候,都乱语连篇,满口矛盾。

\

第二种是于行阴生灭二相中,得出一切皆无的结论。他在观察时,见到行阴生住二相都灭时,便以为一切都无,既无所见,认为已证得一切法皆无之理,有人来问,惟答一无字。

第三种是于行阴生灭相中,妄计一切皆有。他在行阴当前时,观察自心,各各生处,便以为有生相必有灭相中,有灭亦必有生,认为自己证得一切法皆有之理,回答问题时,只答一个是字。

第四种于行阴生灭相中,妄计亦有亦无。他在观察时,既心念生处,亦见灭处,所见境界又分为多枝,能观之心亦昏乱,有人问法,回答: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回答混乱。

这是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6)修定的人在行阴现前的观察中,生出计度,认为行阴是诸动根元,色受想三阴虽灭, 将来必有重生。堕入死后有相论,依颠倒心发的颠倒论。

或者固守身形,认为四大之色,皆是我身。或者见到我性圆融,遍含十方国土,说四大之色,皆是我有,我大而色小。眼前之色,皆随我回旋。或说我于行阴中迁流相续,行阴相续,我亦相续,我在色中,色大我小。皆是妄自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种相。

以此推计,菩提是菩提,烦恼是烦恼,两性并驱,各不相触。因为妄计身后有相,堕入外道。这是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7)修定的人,在想阴尽后的定中观察,见色受想三阴已灭,妄生计度,堕入死后无相 (断灭),发心颠倒。 他在定中见到色阴消灭,身形就无所依。观察受阴消灭,色想二阴就失去连缀。观察想阴消灭,则识心无所连系。三阴俱灭,纵有生灭之行阴,而无受想,就没有知觉,同草木一样。

身中四阴尚无相可得,死后哪里还有诸相呢 ?因此推测,死后一定无相。如此生灭循环,有八无相,由此推究计度,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由于妄计死后无相,就落入外道邪见。这是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8)修定的人在想阴既尽行阴现前的定中观察,见三阴已灭,行阴犹在,妄计未灭者是有,已灭者是无,以行阴之有,破三阴之无,以三阴之无,破行阴之有。这人堕入死后俱非,生起颠倒的谬论。 他在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阴显现,迁流不息,又观无不无(未现之前是无,既现之后是不无)。如是循环,穷尽四阴界限,就形成非有色受想行和非无色受想行等八种俱非相,随便举出一阴,皆言死后非有相非无相。

又因观察行阴之性迁流不息,生灭不实,便生出邪悟,认为所有一切法都是有无俱非,虚实无从把握。由于妄计死后俱非,以致认为后路昏茫,得不出什么结论,落入外道邪见,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9)修定的人在想阴已尽行阴现前的定中观察,见行阴在三阴灭后亦会灭去,于是妄生计度,堕入七断灭论。这种计度,就是指生人天七处 [六欲天(二际 ),四禅天 (四际),四空处 (一际)],死后亦皆断灭,灭后毕不再生。这样就堕入外道。这是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10)修定的人,在想阴已尽行阴现前的定中观察,因见行阴念念迁流,相续无间,便妄计后必是有,便堕入外道的五种涅槃论。 或者以为欲界为转生死成涅槃之处,因初得天眼,可见六欲天的光明清净,生爱慕之心,误认是涅槃真境;或以初禅天,离生喜乐地,性无忧故,当作涅槃真境;或以二禅天心无苦故,视为涅槃之境;或以三禅天极悦相随为涅槃境地;或以四禅天苦乐俱亡,不受轮回生灭

为涅槃境地。

上面五处,都是有漏天,迷于此处,把它当作安稳的无漏,最殊胜的依归处,如此循环观察,妄执五处都是无上的究竟极果。于是,便堕入外道邪见。这是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上述十种邪见,都是禅定中,被行阴覆盖,禅观与妄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修定者应当明白正理,持正见,方不致被自己的心魔所惑,不致落入外道邪见。因此,事先学习通达佛理,提高见地,就十分重要了。

5.识阴区宇 修定的人,行阴已尽,则世间众生共同生灭所依的根元,清幽扰动的相状,就会忽然消灭,向来为生命网纽的中阴身,在轮回中生生不已的深细命脉,就可以断除它业力的感应而虚悬不着。

对涅槃寂灭的性天之境,将要大彻大悟,如鸡鸣报晓,东方已露出精光。这时,六根虚静,再不向外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根尘两亡。这时识精显露,明白了众生受命元由,自己却不受一切种类业力的感召。对于十方世界已见其同一识性,真精妙色和合的识阴已经显现,这是识阴区宇。

若于诸多的业力感召中已经把握住它的共同根源,用精进正定,消磨六根的习气和障碍,使之合开成就,六根互用,见闻通邻,了无障碍,十方世界和身心,皆如琉璃,内外明彻,这是识阴尽。这人就可超越命浊,反观识阴的由来,是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识阴区宇虽已不受天魔扰惑,但仍有十种邪执,若不觉察,仍会堕入外道。

(1)修定的人已经破尽行阴,识阴显现,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现在已能做到六根互用,还能与十方众生同一见闻知觉,觉知相通吻合,就能证入圆妙觉元的识阴性体。这时若以所归为真常胜境,从而生出胜解,那就会堕入因所因执(识因本非真因,而执为真因),与黄发外道所执归的“冥谛”一样,成为他们的伴侣。是名第一种邪执,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落入外道。

(2)修定的人在行阴已尽识阴现前的定中,若妄执识阴为究竟,揽为自体,以为尽虚空遍法界。认为所有众生,皆从我身中识体流出。如此生出胜解,此人就堕入能非能执(我能生众生,众生不能生我 )。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这是第二邪执,立能为心成能事果。生偏圆种。

(3)修定的人在行阴已尽识阴显现的定中,若执识阴为究竟之归依处,自疑身心从识阴流出,十方虚空亦从它生起,于是,妄执它为真常身,作无生灭解。现在识阴未灭,早计常住,既不认识不生的实相,也不认识生灭的本元,反而安住于沉迷,生出胜解,就堕入常非常执,成为自在天波旬摩王的伴侣。这是第三种邪执,立因依心,成妄计果,生倒圆种。

(4)修定的人,在行阴已尽,识阴显现的定境中,若于所知的识阴,见其性广大周遍,于是妄立邪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可以为人,人死还可为草木,不分有情无情,皆是有知,生出胜解。是人则堕知无知执,与外道同类,成为伴侣。这是第四种邪执,计圆知心成虚谬果,生倒知种。

(5)修定的人,在行阴已尽识阴现前的定境中,若以六根互用圆融无碍便是造化之理,就妄执一切万象莫不由四大产生,以四大物能就是世界的本因,常住不变。于是求火的光明,乐水的清净,受风的周流,观尘的成就,崇拜四大。是人就堕入生无生执,与拜火拜水求出离生死的婆罗门外道成为伴侣。这是第五种邪执,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生颠化种。

(6)修定的人在识阴现前的定中,由于识阴的精真妙明尚未圆照法界。若于圆明境界中,认为圆明也是子虚,不但群化幻灭,虚空也永灭无依,就以此理为毕竟的归依,生出这样的见解,堕入归无归执,无想天人成其伴侣。这是第六种邪执。圆虚无心,成空亡果,生断灭种。

(7)修定的人在识阴现前的定中,如把识精圆明的体性,认为是圆满常住,就希求自己的色身,亦和识阴一样坚固常住,因此勤修坚固色身的法门,使色身常住,就等于精灵圆满,生如此见解者堕入贪非贪执,诸长寿仙成其伴侣。这是第七种邪执,执着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生妄延种。

(8)修定的人,在识阴现前的定中,见到生命的本元,本来都是一体,可以互相通达,殊途同归,因此不舍世间尘劳 (指性欲 ),反而恐其消灭净尽,便于此际,用神通力,坐莲花宫,化出众多珍宝,多置美女,放纵其心,是人则堕入真无真执,天魔成其伴侣。这是第八种邪执。发邪思因,立炽盛果,生天魔种。

(9)修定的人在行阴已灭识阴现前的定中,已明白众生各自受命的元由,知道识阴能含藏有漏无漏的种子,是凡圣共同依托之地,能够分别凡粗圣细,圣道真,外道伪,知道世出世间都是因果关系,于是惟求感应(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此处言速证圣果),这样反而违背一乘实相的清净道。所谓见苦而想断烦恼,为证寂灭而修道,停留于寂灭境地,更不前进,生如是见解,是人则堕入定性声闻,同那些无闻比丘、增上慢者成为伴侣。这是第九种邪执,圆精应心,成趣寂果,生缠空种。

(10)修定的人,在行阴已尽识阴现前的定中,如因圆融无碍,清净觉明,生发研求深妙之心,认为这就是涅槃境界,不再前进,这人就堕入定性的独觉乘。与不回小向大之小乘作为伴侣。这是第十种邪执。以泯心无念,入于圆觉,成就湛然清净的湛明果,生于自觉圆明的境界,执着圆明而不化众生,名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释迦牟尼佛一再嘱咐要将此一法门传示末法时期,普令众生都明白它的意义,消灭邪缘,不为邪魔所惑,不入歧途,证得佛果。佛还说这一法门,过去诸佛如来,都因依此而得开悟,成就无上菩提道果。

释迦佛还说,如果识阴尽,六根互用,再精进修持,便可进入菩萨的金刚乾慧地(即菩萨十地之初地 )。

五十种阴魔区就介绍完了。由于它所描绘的境界是菩萨地之前的禅定境界,对修四禅八定的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并非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五十种魔区,释迦牟尼佛是总结众多古佛和古圣先贤们的修持经验和观察所得,每一区宇只介绍了十种主要的情况。作为一个修持者,如果加行阶段修得好,楞严咒持得好,心性修养好,持戒精严,通达佛理,那么,可能在定中便不会遇到天魔干扰,会很顺利。依次第破除五阴,只是功夫精进的问题。如果修定的人我执很重,妄心很重,贪瞋痴疑慢均难断除,邪见又多,那么,在定中遇到的干扰就多,仔细研读五十种阴魔区的论述,意义就十分重大,就可避免入魔。总之,上中下三种修持者,只要依本法门修行,都会克服困难,证得菩提道果,进入菩萨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