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金刚经》里,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我这样理解

发布时间:2023-09-28 03:27:03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金刚经》里,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我这样理解

众生平等,再愚痴的人都有上进求知的权利。我的愚痴超过其他人眼中的愚痴者,然而我想挣脱一些束缚,解脱一些困苦的心思,与多智慧的人却是一样迫切。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金刚经》,看了以后,让我的心平静下来。

因为我也只是看过《金刚经》,而且只是看过几次。我对经中真意的理解,肯定是皮毛都够不着的。如果对佛有所了解的人,看了我所说的,一定觉得缪误很多。

所以今天说出来,不是显摆,而是我确实在这里困惑不解过,或者现在依然不解。说出来只是想有人能点拨我。我在经中有很多不解,今天只说我对一句话的理解。“是福德即非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中讲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句让人疑惑的话,要放到当时语境中,结合前后文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一些。

当时佛问到,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给需要的人。那么这个人的所得的福德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世尊,这福德很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依靠布施财物所得的福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福德,不具有福德的真如本性。所以如来您说他福德多。

言外之意,这种布施财物得来所谓福德并不难得,稀松平常。那么什么样的福德才是佛弟子眼中最为稀有的福德呢?接下来看。

佛继续说到,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奉行此经中的真意,哪怕仅仅是受持经中四句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颂词。并且把自己所领受的这些真意向其他人宣说,让其他不知道的人也能领受到经中真意。那么他们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边那些做布施者所得的福德。为什么这样说?意思就是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即是福德性。

那么前后这两种福德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其实善男子和善女人,也是在布施,当他们为他人说法的时候就是在布施。只不过前者是财物布施,这些财物可以解决人们因为财物困乏所经受的苦恼。再愚昧的人也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起码他知道吃饱了别人给的东西,自己就不饿了不是?

而后者是法布施、是精神上的布施。这种精神上的点拨,可以解除人们因为迷惑、执著等带来的精神上的苦楚。愚昧的人就是领受了其中恩泽,未必能当下知道,直到他们也开悟。它们对外的功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物质上的改善,一个是精神上的解放。

我们还可以再细细区分。我快饿死了,你心有怜悯给我送来美食,不仅让我活过来,还让我健壮了,我对此心存感激。那么正常情况下,当你遇到困难时,我也会为你冲锋陷阵。你看这就是你所得到的福德。你布施出去到别人身上的,回报还要依靠别人或者说外境。这是非福德性的福德。

而善男子与善女人,他们的法布施不是这样的。他的福德来自自身,准确的说是来自他们受持经典这一行为,所以他们不需要别人回报。当他们受持奉行了此经,哪怕只是其中四句颂词的时候,他们的福德已经在那里了。在他们用经中真意救渡他人以前,已经先行度了自己,这是必然的。这就是人常说的自度才能度人。

那么这种福德性的福德有多大呢?佛接着对须菩提说,一切三世诸佛,以及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佛法,都是从此经出衍生出来的。

如果一种福德能让自己心开意解,安然宁静,这种福德大概就是福德性的福德,其他的福德就是须菩提尊者口中的非福德性之福德。这两种福德都是大福德,都很珍贵。

我的理解就是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习数数一二三,既希望和同样才学数数的同伴相互勉进,也期待学习了虚数、实数的学长给我点拨。虽然我很大可能听不懂,求教的心思迫切不变。

人都有困惑,谁才是我的摆渡人,渡我到彼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