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金刚经》: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

发布时间:2023-09-28 03:27:51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金刚经》: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长老须菩提”也是佛陀的弟子之一,而且须菩提也是现实解脱,此时已经证得四果阿罗汉。此时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是一套佛教弟子恭敬拜见师傅的传统礼仪,现在北传地区好像不是这样顶礼师傅的,可能南传地区还保留这种参拜礼仪吧。一般这样恭敬的拜过之后呢,就要请师傅讲经说法了。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果然是这样的,须菩提大礼参拜过师尊之后,就说了:“世上很少有的大智慧者师尊啊!您很善于引导、协助我们这些修行解脱的弟子们,给我们开示出一条究竟解脱、得道、成佛之路。”“如来”是释迦牟尼的又一个名号,就是说佛陀是如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来看透万事万物的意思,就是如实现观宇宙大自然、人生内外的真理实相。

《金刚经》中所讲的“菩萨”,也就是原始佛法时期所指的,正在解脱道上修行尚未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人。后来的大乘佛教演变成说:“菩萨是高于阿罗汉,低于佛的得道者,而且还界定为菩萨是专职度众生的,而佛呢?是不再去度众生了,就在那里让众生顶礼膜拜。”当然了,这也是佛法的无常变化结果,我们也充分理解并随顺因缘罢了。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就代表众比丘问世尊了:“像我们这些修行求解脱的男众、女众,应该包括出家众和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发大心愿,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证果成为像世尊您那样的阿罗汉,我们要把心住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降服自己的那匹心猿意马呢?”

这就是大乘佛教经典讲经说法的特点,可能出发点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便于众生理解法义,开始这样做当然效果不错。但是演变到后来,很多大乘经典中这样在演戏的成分太多了,反而因为过分的造作表演,冲淡了讲经说法的真实义。不像《阿含经》中记述的那样,要么就是佛陀在开示解脱法义;要么就是佛陀就弟子在实修实证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要么就是弟子们在相互交流、分享实修实证的心得体会。这才是真正的闻、思、修、证过程,那些表演的成分越少,越能引导、协助众生回归到平凡、平实、平淡的真人世界。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里的“善哉”,也是后来佛教的常用术语。佛陀就说了,我确实是这样的,希望能引导、协助众生究竟解脱啊!事实上也只有像佛陀那样,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人,才能真正三轮体空的去度众生。否则的话,这里面会有很微细的无明、我慢,恐怕自己也不透。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注意这里的佛陀所说的“谛听”,是我慢听经闻法要掌握的要点、核心。“谛听”就是要我们放空身心、用一颗归零的心去听,这是要身心有明觉的,最好是具足初禅或是未到地定以上的定力水平,才能慢慢真正做到“谛听”。佛陀是每时每刻身心都在归零的,所以佛陀还有一个名号叫做“善逝”,就是“归零”的意思。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陀接着又说了,那些修行求解脱的男众、女众,要发大心愿,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证四果成为阿罗汉,就是要这样心有所住,要如是降服自己的那匹心猿意马。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虽然佛陀讲经说法经告一段落,但作为发起的主持人须菩提,还是要做一个总结表态发言:“放心吧!世尊。我们大家很乐于用归零的心来听您讲经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