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金刚经》体现了人生要守住的八种心,是哪八种呢?
发布时间:2024-02-25 03:26:48作者:楞伽经讲什么佛说《金刚经》体现了人生要守住的八种心,是哪八种呢
中国的佛教文化的大乘经典中,有佛学大师曾说:“《金刚经》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可见佛在开示的《金刚经》蕴含着甚多的智慧。
那么如何超越一切宗教呢?经中除了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外,还有天文地理等。其中佛宣说的《金刚经》整部经典也体现了我们人生中要守住的八种心,方可自在。那是哪八种呢?本文大茶经就来分享这《金刚经》里的八种心。
第一种:平常心《金刚经》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意思是说在那时,世尊于正午之前,披着袈裟,手托钵盂,到舍卫城中乞食化缘。佛陀在舍卫城内,次第乞食之后,返回祇园精舍享用斋饭。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双足,在法座上跏趺而坐,安住于正念之中。
这段经句可以看出佛的日常生活部分,也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如此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也有更衣、洗足打坐休息,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所谓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心止于至善,而不是忐忑不安,从容不迫,就是干净而温和,宽容而镇定。
第二种:安定心《金刚经》中须菩提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意思是说:“世尊,发了菩提心、趋入大乘道的人,应当如何安住?如何修行调伏自心?”
经文中善付嘱、与善护念,如何调伏其心也是整部经的关键,也就是世尊如何教导我们安心之意。在大乘经典中,佛家的安心法门有许多,特别是禅宗主要以安心为主。安心能定,定能生慧。如何破执一切烦恼就,就是要世尊如何帮助我们调心,得到安心。
第三:菩萨心《金刚经》中:“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持布施。也就是如菩萨一样,要以无住相而布施,也就是以无所得之心布施。懂得无私的奉献心,不要执著我做了好事,总是历历在目,心有所挂,那就要懂得奉献。要像菩萨一样行布施。
第四:无相心《金刚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相皆由虚妄分别所生,若见到了诸相非实有,则是见到了真正的如来。”经中用如来的相比喻,凡有相状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是轮回抑或涅槃,都是虚妄不实的,完全由分别心假立。只有通达了这些相并非实相,才是见到了真正的如来。
人生在世,不管是爱你的人,还是疼你的人,还是对你不好的人,对你过失之处的人。一切都会过去,时间不会因一个事情,或一个人而停留。所以不要过于执着,烦恼也一样。
第五:正信心《金刚经》“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佛陀说:“有持戒清净修福积德之人,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对金刚经无比的正信心。对此,当代已经很多人证实了佛的智慧观点,天文地理,物理学证实,哪怕一碗水里也有生命。
第六:进取心《金刚经》“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鉴于此,如来在了义经典中常说: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知道,我所宣说的法犹如船筏,最终必须要舍弃,非法就更不用说了。”“意思说渡河时离不开船筏,但到了对岸后,船筏就没有用处了。同样,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暂时可帮我们积资净障,获得解脱的果位,但究竟而言,对这些法的执著也要远离。或者还可以解释为:世俗中取舍因果的法都要舍弃。”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如果让我们获得了解脱之道,过后也要舍弃。同理,如果没有解脱之前,一定要有进取心,包括我们世间的一切,记得得到了结果,获得了胜果,就不要沾沾自喜。此时就应当让它过去。
第七:当下心《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意思是说,一切人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常常说一念即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念,就是要当下。
禅宗提倡当下一念,所谓禅在当下,只有把握好当下,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起心动念之间能影响我们的一切,包括身心,包括善念于恶念。
第八:随缘心《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简单的意思就是说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佛家讲因缘,讲随缘。所有的一切恍如即逝,懂得随缘的心态,方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