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死亡不是结束 是另一个开始
发布时间:2024-11-15 03:29:41作者:楞伽经讲什么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资料图)
生命是一幅画卷,我们往上面画什么,人生就是什么。我们的心就是那支笔,要用它来画出美丽、健康、充满希望和意义的人生。
人的生命是由业力推动的,生和死都无法自主,当摄持一个果报体的业势力消尽时,就是死亡,然后另一个强猛的业再引导我们进入下一期生命。命运的密码就是业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业,让自己的生命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乃至究竟觉悟、超越生死。
“生死只在呼吸之间”是讲无常,以策励我们更加精进修行。无常不代表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恰恰是要告诉我们人生的宝贵。死亡只是这一生因缘的消散,而我们所造作的业力会推动我们继续生命的旅程,所以我们造的每一个业都很重要,业力决定了生命的方向与品质。正确理解生命无限,就会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无常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无常没有准备则会更加痛苦。世人避讳死亡,而修行人以死为师,正是因为看清了无常的真相。好消息是,死亡并不是永恒的离别,生命会随着业力呈现为新的形态,所以我们有希望为所爱的亲人做得更多。
亲友的离世,是人生最大的苦,但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死亡,另一方面要找到生活的希望。对于认为“人就只有这一生”的人而言,病痛是折磨,死亡是令人恐惧而无奈的结局,但如果能够相信、接受无限生命的概念,会极大地缓解恐惧之心,心灵如果能够平静,肉体上的痛苦也会减轻。
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遇到的,不会因为我们的害怕、担忧或无视而远离。即使没有特殊的疾病,每个人也随时可能面临死亡,冷静下来想想,亲朋好友身边是不是几乎都遇到过意外死亡的事情?其实无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多数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它、忘记它。佛法修行不是为了让我们延长此生的寿命,而是为了教我们如何在无限生命中一生比一生好,直至究竟解脱。
死亡是根本之苦,一切无常的迁流变幻是根本之苦,修行的意义是离究竟苦,超越生死迷梦,解缚妄想牢笼。佛弟子应当正视死亡、认识死亡,为死亡做好准备,把死亡当做提策。
死亡并不是生命走到尽头,而是这一期业力走到尽头。害怕死亡,死亡不会因此离开;但珍惜当下、勤修福智,能够让生命在现在与未来不断增上,这才是面对死亡应有的心态。
死亡并非永别,亲人会以其他的面貌开始新的生命。对于我们来说,珍惜这一生的善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好好修行,用自己的力量去利益无数生曾经有恩于我们的亲人。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时自己的善业还做得不够,恶业还未忏悔,资粮还未集聚。因此,越是害怕越要精进。
这个肉身本来就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是无常变化的,再精心呵护,总有一天也会有疾病、衰老、死亡,如沙堡般危脆不实,成年人知道沙堡不会久住,因此不会当真、痛苦。智者亦复如是,不会为身体过多忧虑,而会注重修治心灵、勤积善业,即使身体有病痛,内心也是坦然欢喜的。
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都是由于业力的感召而成。我们由业力所推动而得生为人,继续起惑造业,又会随着业力的作用而去往他生,如果不能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业,死亡也不能解决问题,自杀更是下一生非常糟糕的开端。想要“一了百了”,有正确的方法,绝不是通过死亡。有死的勇气,不如走出世间的道路,你想要的平静与快乐,唯有通过修行得到。所以,我们要利用生命去改善和净化自己的业力,直至突破轮回。
人的死亡是摄持这一世的业力已尽,神识将随着另一个强猛的业力投生,呈现新的生命形态。未来即使再见,自己也不一定认识了,想要更好地利益自己和亲人,就要学习生命的奥秘、探究改善生命的方法。
人的生命无论长短,终归是有限的,害怕也起不了作用,但我们可以利用这有限的人生,去做更多对无限生命有意义的事情,死亡也就不足惧了。不要沉浸在儿女情长中,只从这一生来看问题,眼光太短太窄,很多问题就想不开,痛苦就摆脱不了。
看得远一点,更容易走好脚下的路。人生最大的苦莫过于死亡,在死亡面前,一切荣华富贵都失去势力,一切名誉虚荣都苍白可笑,一切成败得失都如梦如幻;反过来说,一切内忧外困与死亡相比,也都不算什么,我们要做的是在死亡面前真正有价值的事。
什么是成功,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很多人把“人生”就理解为这一生,而这一生最终的归宿是死亡,所以人们会尽力追求有生之年的快乐;然后,又把“快乐”定义为满足这个身体:吃好、睡好、玩好;而满足这些享乐的直接途径似乎是财富、地位,所以人们拼命为了名利而挣扎。
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它,了解它,而不是回避它。害怕是因为无知,了解生死的真相,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死亡不是结束,是另一个开始,而我们现在可以为更好的一生做准备。
“自己”在哪里?出生之前,死亡之后,自己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