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往外冒的时候绝不能跟着它

发布时间:2024-06-16 03:30:24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智慧往外冒的时候绝不能跟着它

净空法师:智慧往外冒的时候绝不能跟着它

四弘誓愿我早年常说,四条,「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只学前头两条,现在管用,我学度众生的愿、断烦恼的愿,学法门、成佛道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去很快就完成了。断烦恼是什么意思?万缘放下。《金刚经》上佛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两句话我到七十岁才懂。《金刚经》讲了几遍,所以我讲经的时候也说,以前所讲的都是胡说八道。有同学听到我这个话,问我,我以前的东西还要不要学?适合你们的程度应当学,你的程度还不够。有这种领悟的能力,听我现在讲的,连去年的都不要听,为什么?今年讲得比去年好,去年讲得比前年好,一年比一年好,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讲的东西有很多人听不懂,那我从前讲的你会听得懂,也就是从前我没有到那个程度,我这个人不保留,知道多少全部和盘托出。但是年年有悟处,月月有悟处,那当然后后胜于前前,这一定的道理。最好的东西都在后头,都在晚年才成就。

我这一生没有著作,为什么没有著作?拿我过去的光盘放,我听得很不满意。什么时候到满意?到我死了我都不满意。那你问到底什么时候?大概到极乐世界去就满意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满意了。没有见性怎么可能满意?不敢下笔。好像也有不少东西在流通,都不是我出的,是同学们拿到我这个录音带,把它整理出来出版了。我没看过,拿来给我看我不想看,浪费时间,我要念佛要紧,那个东西不要紧。你们觉得好你们去看,你们去斟酌,反正我给你们讲清楚了,遍遍不一样。天天都在提升,我没有爬到最高峰,现在在半路上,这个道理大家应该理解。

我的老师,三个老师,章嘉大师的著作是藏文写的,他告诉我差不多有五、六百万字,那就非常可观。在战乱当中失掉了,非常可惜。到台湾时间不长他就过世了,他没有东西留下来。方老师,方东美先生,他在生的时候好像只有两个小册子。著作有没有?有,常常拿出来翻,拿出来改正。过世之后,学生们整理替他出版,方老师的全集有十几册,他没看过。李老师的著作也很多,不出版。八十岁的时候,应同学们的请求,选出一部分出版,还有认为它不妥当的他不出,到他往生之后才出了全集。上一辈的人非常谨慎,怕什么?怕东西不成熟,不是别人,自己看到的时候不满意。什么时候成熟?明心见性,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所以我们流通,流通古人的东西,好!我们流通它就等于是我们自己东西流通,为什么?不是志同道合,我看他的东西不赞叹、不欢喜、不得利益,我绝对不会流通它。

古时候,书有,流通量少,书本很不容易得到,价钱太贵了,因为那时候没有现代的印刷术,这么方便、这么快速。你到金陵刻经处去看看,古时候那个印刷,一张一张纸,手工。一天一个人能够印几本书?三本。一张刷出来,然后把它裁整齐,装订成为本子,一天只能做三本。所以书籍的价值高。商务印书馆印的《辞源》,这是字典,上下两册,这么厚,精装本。民国初年,你看看后头定价,这两本书大洋五块钱。五块钱大洋有多大的价值?给诸位说,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在那个时候,一般的小公务员收入两块多钱,能够收入五块钱是中等收入。一部书就完了,你就知道书多贵,一般人真的买不起。

《大藏经》,没有人敢说,说家里能拥有一部《大藏经》,那是作梦。《大藏经》从哪里来?皇上颁赐的。别的省我不知道,我出生在安徽省,我们安徽全省只有两套半《大藏经》,两套完整的,一套残缺不齐。经典从哪里来?到藏经楼去讨单,讨单就是我在这里抄经,给我一个睡觉的地方,不是一个房间,一张床铺,你住在寺院里,日夜去抄经。你想读的东西自己抄,没有得买。所以藏经楼你进去之后,有不少人在那里抄。经书买不到,所以非常贵重。大富人家他请人替他抄,他想要哪些经典,他未必念,他在家里供养,家里头供养有几本线装书,那叫书香门第,那个代表他的身分。不是供这些艺术品,书价值最高。现在太便宜了,一部《大藏经》,当年我在台湾印的时候,成本只要二万多块钱,卖的时候大概卖六、七万,成本二万多块钱。我们印送很多,总的合起来将近一万套,你说这在古时候作梦都不敢想的。这个地方劝我们印经,印经功德无量。

迫切需要流通的就是这个本子,也就是这个批注。我们虽然把科判会进去了,这里面还有不足之处,下一次再讲我慢慢把它修正过来,让这个《科注》变成个完善的本子。现在还有少数几处不妥当,这里面还有错字,都要把它校正过来,做一个完善的本子,大量流通。「书写」,现在不要书写了,现在印刷很方便,数量也很大,价钱很便宜。在从前书写。「供养」,这个供养是供奉在家里面的书架上,自己虽然不读,看到法宝跟佛像就三宝具足,让我们接触到,皈依三宝的心就现前。遇到有缘人,真正有能力读诵、有能力修学的,我们把这个经供养他。所以,家里面供养是等待有缘的人,这个功德大。

「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受持、读诵,信受奉行」,真正相信了,听经教,一般人的目的是断疑生信,信心坚定,再不疑惑了,就一部经学到底。为什么?前面跟同学报告过,佛法的修学就是定,学多了心定不下来,一样心是定的,定能开悟,学佛的目的是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走这个路子可不能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教学的理念。教育的智慧是总说,这是智慧里头第一个,把它分科,这是第一科。要知道一门深入,深,深到什么时候?深到明心见性,就到底了,就彻悟了。彻悟之后,你没有学过的全都会了,为什么?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你见性,哪有不会的道理?这个道理没人懂,说出来也没人相信,但是它是真的。你要肯相信,一门深入,将来开悟了你就明白了,你才晓得这个方法真好,这方法佛传的。

方法呢?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没有人给你讲,没有人教你,自己开悟。为什么?那个千遍就是定的意思,一千遍不能开悟,一万遍;一万遍不能开悟,十万遍。但是那是修定,不是研究,你一面念一面想着里面意思,那完了。要知道什么?经没有意思,般若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所以读诵的时候,决定不能想这一句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不可以。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叫你讲经,你的智慧还没有开。有没有这种情形?有。就好像烧开水一样,水没有开透,但是冒泡了,智慧已经往外冒了。冒的时候绝不能跟着它,跟着它就完了,你就到此为止。不理它,意思出来的时候也不理,还是一直读下去。一定要到大彻大悟、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一悟一切悟,到那个时候才求善知识给你印证,给你证明。

摘自《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616集净空老法师主讲

2014年2月6日讲于台南极乐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