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用心践行菩萨道

发布时间:2024-06-29 03:28:50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用心践行菩萨道

题记:菩萨道,梵语bodhisattva-carya^。菩萨之修行。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故菩萨道乃成佛之正因,成佛乃菩萨道之结果;欲成佛,必先行菩萨道。[法华经卷一]

提要:

破迷显智,正信佛教。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发菩提心,下化众生。

破迷显智,正信佛教

阿弥陀佛,很高兴大家能够在一起相互学习,你看咱们法会,能够看到各地的居士,北至内蒙,南至广州,能够听到不同的方言,虽然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是大家修学正法的心是一样的,这都是往生往世我们有种下这样的善因,机缘成熟大家能够齐聚观音寺这个大家庭,共同修学。观音寺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恒传也感恩大家对观音寺的支持,共同发心,一起建设我们自己的大家庭。所以说,你们能够来到寺院师父真的是很高兴,同时更是希望大家在寺院里,在这短短的七天里能够学到更多有益的东西,精进修学,法会结束回到家里能够把在寺院里所学的应用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去,让自己的生活、修学也都能更进一步,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师父总觉得时间不够,真的很想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得到更多的受益,祈愿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心里也能够更加平和,拥有一颗柔软的心。师父也经常说:在你们到观音寺时见到师父那一刻,师父都在默默地祝福着你们,也在不间断祈请十方诸佛加被着你们,祈愿着你们能在法会期间受益,日后精进修学,早证菩提,利益有情!这是真心切愿,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利用这个法会,除了认真参加法会,凭佛加持来消业障,蠲除身心违缘,师父也尽量给大家传授更多的法,让大家都能够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来影响身边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师父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行走,弘法度人,看到了很多可喜的现象,现在弘法的道场增多了,弘法的法师也很多,也有很多在家居士修学很多,也在建立道场弘法,还有网络的便利让大家能够更便利的接触到佛法。比起古大德求法我们真的是很幸运,他们那时候为求佛法,翻山越岭,甚至几经生死。我们真的是很幸运。可是,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让人心痛的现象,有时师父在想:佛陀的教法怎么现在被传成这样子了。师父真的很想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听闻到正法,修学到正法,不要执,不要迷。“执”是执着的“执”,“迷”是迷惑的“迷”。希望大家都能够走在正法的道路上。

我们自称佛弟子,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佛”是什么?佛是佛陀的简称,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觉而不迷为佛,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种种宇宙人生真相,我们能够对宇宙人生的种种不颠倒迷惑,看清空、苦、无常的人生本质,不执着为信佛。我说我们在修学佛法,可佛法又是什么?广义来讲,缘起道理、法界真理、佛所知之法、佛所具足的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及所有所说的诸法本性、一切世间的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的事理等,皆属佛法,但狭义而言佛法即佛陀所说之法,八万四千法藏。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解脱的道路,我们沿着佛说的就没有错,因为这是佛陀亲证亲得的,我们跟着佛陀的说法来走,也一定能解脱。但是现在很多人把佛的说法弄偏执了,不仅自己修得一身烦恼,而且还给身边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大家认为这偏执的修法就是佛法,对佛教界也纷纷侧目。

我们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我们信的是“佛”,不是其他。这大家看到了没有,来寺院里还有拿葱、香菜来供佛的,这就是对佛法不懂,他信的不是佛,他信的什么?信的是当地的鬼神!这不仅是对佛法不明白,还是对戒律的不清楚。《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载:蒜、葱、兴渠、韭、薤,此五种之辛,熟食者发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然诸饿鬼等则舐其唇吻,常与鬼住而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为其说法,毁犯禁戒,赞淫怒痴,令人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之五种辛菜。《为菩萨戒义疏卷下》、《智周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四》等注疏里也都有讲到。所以说葱在戒律里是犯戒,修行人想修三昧,首先就应该断除五辛。但香菜在戒律里没有,可是在《中华大藏经》第十九册:《大方广菩萨藏经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 》曰:不得近诸女人,及吃一切五辛酒肉,芸苔(指油菜)、胡荽(指香菜),在《敦煌石室写经题与敦煌杂录》也有讲到:“谨检大小乘经,食胡荽菜得恶报趣。食此菜者,令人散乱,失于正定,鬼神得便多非命,死堕无间狱。尊者婆头斋识其弟子,婆眉多言,汝宜护述此法也。引群生便佛种不断,乃真出家。汝当勤精进,将来无食胡荽五辛酒肉,则十重戒,自然清净,现在证果。若人食胡荽菜者,纵斋戒具足,死堕守厕中神中,切令断之。劝僧以俗守严坛,莫吃胡荽触佛颜,萨垛投岸日辨菜,中间择有佛难。”这是他对这一块不通,对戒律不懂,对佛法不通,盲目的去做事,看你做的是善事。其实你做的是恶事,这就是俗话说的好心办坏事。很多人都在说我求佛为什么什么都还没有求到就出问题了?我记得二月十九有一个居士,在上供的时候竟然在佛菩萨面前供了一块肉,我一看我把它收起来了,在佛菩萨面前不需要供肉!诸如此类的情况就是冲撞坛场!法会之时诸佛菩萨临坛场,各大护法全部到场,因为你的无知拿一些戒律所禁止的东西来到大殿供佛,你的恭敬心在哪里?你的恭敬心就是戒律不能供的东西你供上去吗?那你不是在拿佛菩萨开玩笑吗?你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找问题。举个例子:你因为不懂法律去杀人了,你说法律会因为你的无知不惩罚你吗?所以说在寺院如果有不懂的一定要问,赶快请教法师们:我能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不会消业?不然的情况下好事做成了坏事,法会结束背着因果回家了。不但什么都没有求到,灾难还来了为什么?连对自己的信仰都还不明白。所以不要在寺院求受三皈五戒之后再跟着邪魔外道跑了。三皈五戒里讲的很清楚,“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因此,我们学佛先要明白“佛”是什么?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千万不能迷。

弄明白我们信的是“佛”之后还要明白,我们应该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态去学。我经常说:学佛不是为了让你得到什么,而是为了让你放下什么。现在很多人学佛是“求佛”,我求升官,求发财,求家庭和谐,求儿女能考上名牌大学,求儿女工作顺利、婚姻幸福……无尽的祈求,无尽的贪心,我在全国各地行走,看到各个地方都出现这种问题,对大乘佛法不明白贪心太重,贪名贪利!来到寺院里,我捐个佛像你得给我刻一个碑,我捐两千块钱你得给我刻一个碑……让后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做了福报?还有在大殿上个香投个功德钱,拿着两块钱在佛菩萨面前绕绕,让每位佛菩萨都看一眼:我投功德了,我做供养了。凡夫就是凡夫,凡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诸佛菩萨看成凡夫,用凡夫的思维来思考佛菩萨。你要知道你的起心动念佛菩萨都知道,何必再去展览呢?所以,末法时期的众生要钱不要命,做善事求回报,没有回报就不愿意做。但是你一讲回报的情况下你就没有福报可讲,做功德一定要默默无闻。你看有的人修个桥在桥头上刻上名字,最后出问题了,为什么?你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德福报刻一个石碑往那里一挡,万箭穿心!对不对?你看师父到现在一个碑都没有刻,刻碑干什么?碑在需要的情况下再刻。你想想这道理可笑不可笑,捐了一千块钱,掏几百块钱去买个碑,你做什么功德呢?刻石碑只是对凡夫中的凡夫来说,你要让他看看他的名字在上边,满足他的虚荣心。这个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寺院为了让人拿点钱去支持寺院,也去刻个碑满足善众的虚荣。这种情况经卷戒律里没有讲,不能说它如法不如法,但是按正规来讲,那么多供养释迦牟尼佛的众生,,如果每个众生都刻个石碑,那释迦牟尼佛要刻多少呢?大须弥小须弥的石头不得刻完嘛。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乘佛教说要善巧方便,但善巧方便也要有个度。你的善巧方便是为了让众生破迷开悟,放下贪、嗔、痴,而不是善巧方便地迎合善众的习气毛病,加重他们的贪、嗔、痴。作为法师,作为寺院是要把正法传播给大众,因为众生久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及世俗的名闻利养长期熏染,当正法之流传入心识之时也确实会让大众产生一些不好的反弹,因为与他们长期的所追求的不一样啊,甚至是相反,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传播正法法音,久而久之大家经过正法熏修会破迷显智更受益。跳出你的习气毛病,才会为你跳出六道轮回储备下根基。而作为在家居士,一样要明白自己学佛是用一颗怎样的心来学,还是用一颗名闻利养的心来学,还是用一颗清净无染的心来学?

善用其心,上求佛道

学佛如行船,当我们明白我们信的是“佛”,学的是“佛法”之后,如行船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而当我们用一颗不执不迷清净无染的心来修学时,如行船有了利浆,乘风破浪,为到达彼岸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当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工具,如果想到到达彼岸,长途漫漫,也必须要准备资粮。也就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精进修学,增长福慧。有了智慧,能够看清楚人生本质,不执着,不迷惑。

佛陀也告知了我们要修得智慧的方法和次第,那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咱们观音寺每次法会都会给大家传授三皈五戒,我也一直在给大家强调三皈五戒的重要性。修学佛法如同建楼厦,如果想要楼厦安全稳固根基就必须扎实,而三皈五戒就是我们的根基,根基就没有打你说直接建楼能建起来吗?所以三皈是比较重要。没有把三皈五戒弄清楚弄明白且做好,你说这一世我要修成佛道、证果位,这需要打个大问号!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如果你戒的基础不牢,想要成就佛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你宿世根器慧根相当利,悟性极高,一读这部经就知道经的大意,并且在别人问到佛法知识,你这一瞬间出来的就是正法。好的,如果是这样,你不用暂时去把五戒弄明白,可以没问题。可是如果你没有这个悟性,你的三皈五戒也没有弄明白,那你始终都在这个圈圈里面转。还有的众生,明白了三皈五戒的重要性,明白了精进修学的重要性,问题又出来了,“师父,我五戒还没有持好,但是我想受菩萨戒可以吗?”首先我给你们讲过三皈五戒,三皈也是整个发愿,像四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既然有愿必行,有戒必守,你五戒都没有持好。你受菩萨戒干什么?你想干什么?你受戒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过受戒的目的吗?盲目的追求想成佛吗?什么是菩萨戒?发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其戒相为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这是出家菩萨戒;若依优婆塞戒经受戒品,则列六重戒,二十八轻戒,这是在家菩萨戒。所以你要明白受戒、持戒是明白戒律义。不是为了受戒而受戒,以荣耀而受戒。如果你不持戒你破戒的情况下,那就肯定会为了你的荣耀而吃苦头。就想根基不稳,楼厦能起来吗?记住:我们修学佛法,是修这颗心。修学佛法不是说我修成佛而是要依佛所说的去做、去行!佛是我的榜样,佛怎么做我怎么做。所以你的五戒也没有持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受菩萨戒。你五戒都破了,你怎么去守菩萨戒?五戒破戒是不能增戒的。我给你们讲三皈五戒的时候讲过不管是菩萨戒还是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从五戒中细划分出来的。五戒是根本戒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把三皈五戒弄明白。有坚实的基础。

定是定心一处,持戒清净心则安定,如海中行船,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心不散乱,自然不会被外界的种种干扰所诱惑,偏离方向。

现在很多居士,开始的时候修的很好,也很精进,可是,修着修着就偏了,心一直被外界牵引着,隔三差五的找几个人去拜这个活佛,那个大师……满世界的跑,家也不顾了,工作也不要了,回来了给这个炫耀我见到某某法师了,我见到某某活佛了,某某给我灌顶了,某某给了我一串加持过的念珠,看看我又几十个皈依证……这本性就迷了,没有智慧,盲俢瞎练!是外道!

所以说我们在戒行清净的基础上定心一处,由定生慧,一定要有智慧。要用心去学。学佛的什么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学佛的大慈大悲、宽容包容,并不是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学佛了,诵几部经念几声佛号就成佛了?那叫对佛法不通,义不明了。佛怎么做我们就按佛怎么走的路子去走,不要执着。重要的是修正一颗心。一切唯心造。把这颗心修成了你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你说我是佛子,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佛子。不能偏离佛陀所讲的。

我一直在讲,佛法是向内求,不是向外求。例如到寺院参加法会,现在很多寺院都在举行拜忏,梁皇忏,药师忏,地藏忏……拜忏是干什么,问很多居士他都是在迷糊,也不是说只有居士迷糊,就连法师们也迷糊,因为他没有把这个意思弄明白,一说拜忏,就领着大家开始拜、磕,问他感觉如何?哦,很累!他根本就不知道拜忏的含义。忏到哪里了不知道?不知道在唱一声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情况下,心是不是真忏了?是不是真磕了头?为什么我老是在讲在我们忏悔这一瞬间,就能灭罪,重要的是忏悔这一个环节,与自己培福报做功德分不开。你心不忏悔的情况下,你说我的罪想灭,冤亲债主能不能放过你?这不是师父说了算,这是你说了算。师父就是用再大的力量,都不如你那一瞬间,真心忏悔,真心发出愿力作出功德。师父是借佛菩萨的力助缘力。不管我们修学佛法也好,诵经也好,要深入,不能以外表这个像去定论,这样就容易出问题。以一颗清净心去念,真心去忏悔,你才能受益。念佛是不是在心已经清静的情况下,一天念几万声,嗓子也念哑了也没有用。参加法会应该以怎样做能受益为中心点。不能一天到晚寺院没少跑,病也没少生。灾也没少遇。业力也没减。这样就出问题了。有人经常问,师父是不是我参加法会就能灭罪,就能消业?我说有时候跟你本人心态关系比较大,师父的加持力加上你心发忏悔,业力不想往下消减那是不行的。关键看你是不是把佛法含义弄明白了,是不是用一颗清净心来忏悔了,来念佛了。海上行船,没有智慧,一个障碍来了你就分不清方向,这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智慧,不能忘记本心。

依戒、定、慧三无漏学修学次第,不忘本心定能求得无上智慧。

发菩提心,下化众生

佛是觉悟者,自觉觉他,我们海上行船,方向正确,工具便利,而又有储备足够的资粮,看到溺水之人也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所说的发菩提心。

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求无上菩提之心。

菩提心是一切诸佛的种子,净法长养的良田,若发起菩提心勤行精进,当得速成无上菩提。所以说菩提心是一切正愿的开始、菩提的根本、大悲及菩萨学所依,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心,也就是所说的发菩提心。《无量寿经·卷下》谓:三辈往生之人皆应发无上菩提心。所以说想求往生净土者,也必须发菩提心。《大日经卷一住心品》谓,如实知自心,即为菩提。即以本有之自性清净心为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人,需要发恒常久远之心,视人溺如己溺,鼓舞内在的动力能源;以不忍圣教衰的护法精神及不忍众生苦的菩萨心肠,而发上弘下化的大愿,一方面勇猛地修习对治烦恼生死的法门,一方面无畏地深入五浊恶世,随处拔众生之苦,与众生之乐,示教利喜。如《现观庄严论》说,菩萨以‘智不入诸有,悲不住涅槃’的悲智双运精神,同处众生的生死烦恼海中,发起大悲哀愍一切众生的利济之心,勇猛精勤地开展菩萨的世界。所以师父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是:吃十方饭做十方事受十方苦消十方业,行十方路渡十方众赞十方佛悟十方谛。这两年观音寺举行大大小小的法会也就几十场了,师父最大的欣慰能仗十方诸佛神威力及把自己所学综合运用为大家消灾祈福,能够看到你们高高兴兴的来,高高兴兴的走,你们一直都在幸福快乐地修习着佛法,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传递着佛法。那样师父再累也值得。可是因为每个人修学背景及修学程度不一,所以说有的法师对我说:不好好修行天天做佛事,业力非让你背完了。其实这个法师说的是有问题,是对佛法不懂,攻击三宝。你看好几部经上都讲到:广作佛事,广,广大的广,广作佛事的意思是法师行菩萨道救度众生,以佛法的威慑力解决众生的问题。他说什么呢?你做佛事背业障,问他做佛事为什么会背业障?你问他根本就给你解释不了。其实我今天告诉大家真正背业力的原因是佛事没做好。比如超度,没有把冤亲债主超度走,这样的情况下,你没有尽力去做而产生的问题,会背业力;并不是说做了这个佛事我就背业障了,不是这个概念。所以说不管在家还是出家都一样,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如果你要忏悔你必须用心忏,做事你必须用心做,诵经也好,持咒也好统统全部得用心。如果按这样的发心来走的话,你就不会走偏,佛菩萨也在时刻的加持着你。你就像我在做理疗的时候,同样都是用手上去了,那他为什么会变化,别人的手上去就没有变化?我说:做这个事情需要用心去做。什么心?念念不忘众生的心!

不管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众,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心。

对在家居士我常讲的一句话是:学佛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如果你学佛学的不开心,学的身边的人反感,学的家庭乌烟瘴气,天怒人怨的,那就说明,你走错路了,自己的智慧没有储备好,没有能力救度别人还对别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学偏了!能够把你所学的应用在生活当中去,在工作当中你是一位好职员,在生活当中你能做好为人妻(夫)、为人母(父)、为人子的责任,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在家居士的菩提之道。

作为出家中更是如此。很多人对我说:师父,我要发心出家。我笑笑,不说话。其实你让他真心出家的时候,开始的时候还能抱着我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伟志愿,可是,久而久之,发心就退了,看到别人穿的衣服很漂亮,我怎么就只能穿这种黄色的衣服?看到别人买个化妆品打扮的那么漂亮,就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化?这就是思想出问题了。所以说修学需要恒心,你没有恒心走不下去,为什么有时候这样说:出家容易修行难。修行的时候会有种种障碍和逆境,必须要求强大的菩提心。例如:有时候要别人给你障碍,你转不过来就烦恼开始了,然后别人说一句不赞叹的话就把自己气得像什么一样。记住别人给你的障碍和逆境你要感恩他,因为他成就了你,扩大了你的心量。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对待逆境,不管是在哪出家都不能因为别人给你的逆境而菩提心倒退。如果是那样,那不叫真修啊!你看谁谁谁我不出家了,我要还俗了,那是你给自己找的借口,你自己想还俗。又比如我在寺院看不惯哪个僧人了,我跑了。记住,那是你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人家不好,人家怎么不跑呢?你为什么跑呀?是你心态的问题,和别人没有关系。

修学不能执不能迷。一旦执和迷就进入了外道。在我执我见当中为了诵经去诵经,为了打坐去打坐,为了成佛去成佛,那样就成就不了。要没有条件的去干什么事情。无我,才能成佛。你天天执着于诵经,执着于念佛,你是有所求。这颗心还是有问题。没有放下这个“我”,你怎么能成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他怎么成的佛?无我,为一切众生!从来不会考虑到自己。把肉割掉给你都行,只要你高兴。以这样没有任何私利和目的性去做,这样的心才成佛。很多人都在说我拜佛是在拜什么呀?我的心就是佛。你的心真的是佛吗?你达到佛的境界了吗?菩提心是不是真的发出来了?是不是真的能恒久不变?

《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修学,上求佛道,广度众生。持菩提心,行菩萨道,为一切善,离一切相。这也是师父对大家的期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