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赤城温泉,又名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

发布时间:2024-08-24 03:30:34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赤城温泉,又名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

赤城温泉,又名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中。东接承德,西连古城宣化,北靠沽源,南接北京。峰峦叠嶂、苍松翠柏,在全国被地质学家誉为仅次于北京玉泉山温泉的天下第二泉是省级旅游度假村。

赤城温泉也称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距张家口140公里。赤城县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赤城温泉扇”之誉。四周峰峦青翠,绿树蓊郁,泉水淙淙,庙宇隐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曾记载:“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之北,实有汤泉,去燕京(北京)三百里”,可见赤城温泉历史悠久。这里碑刻、庙宇等古迹众多。康熙帝亲陪皇祖母孝庄文皇后在这里驻跸洗浴50多天,民国年间抗日名将吉鸿昌也曾在此“洗耻”。出水充足的天然温泉分为总泉、眼泉、胃泉、平泉、气管炎泉、冷泉6个泉,由于出落地区水温高低和所含化学物质各不相同,所以分为治疗皮肤病、胃病、眼病、呼吸道及风寒性疾病的不同的疗养区域。

  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在12.6℃~26.1℃之间,有“取暖不用煤,纳凉不摇扇”之誉。

  住宿

  配套设施齐全,有星级饭店2家,标准宾馆4家,歌舞、游泳、狩猎、垂钓等娱乐设施配套,交通、通讯便捷。赤城温泉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海拔942米,最高气温20.1℃,最低气温-12.6℃,是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峦青岭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温泉属高疗效矿泉,形成于距地表25千米赤城温泉的稳定岩层中,平均水温在50℃-68℃之间。区内有总泉、胃泉、眼泉、气管炎泉、冷泉和平泉,其中总泉水量最大(30立方米/小时)、温度最高(68℃)。泉水含有20多种化学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疗疾健身、益寿驻颜的功效,特别是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温泉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渔阳之北有汤泉,去燕京三百离”的记载。几经兴废,盛誉不衰。天赐的矿泉,不仅可祛病疗疾,还能益寿延年。

  隋唐时辟为道场,历代名人到此都有碑刻和许多传说。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左都督杨洪巡边到此重新发现此泉,留下了“火龙入地沸山根,时涌温泉出厚坤”的神话传说。此后鼎力重建瑞云寺。明万历(公元1578)直隶监察御使黄应苏所立“关外第一泉”碑刻至今光彩照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正月,圣祖玄烨帝陪其皇祖母驻跸这里50多天,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抗战期间,爱国将领佟麟阁、吉鸿昌曾先后光临此地,留下“妙浴”、“洗耻”石刻。

  真正把温泉变为人民群众的疗疾休闲场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原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提出建设赤城温泉的构想。七十年代初,建起了温泉疗养院,接纳四方来客,尤其受到北方客人的欢迎。每年春季开始,内蒙、北京、山西、东北客人蜂拥而至。温泉得到大规模开发是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赤城县被批准开放后,温泉的开发建设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开发,建成了9家宾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园林面积161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500间,床位1200张,大小会议室16个,容纳人员近千人。大型游泳馆3处,别墅2处。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市财政培训中心是首家二星级宾馆。1998年温泉度假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村、二星级文明单位。

  关于温泉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天上有12个太阳炙烤大地,一个叫二郎的小伙子力大无穷,担起12座大山追撵太阳。追上一个就用大山压住,当剩最后一个太阳时,勇敢的二郎累死了,于是天上就剩下如今这一个太阳了。而那11个太阳其中一个就压在赤城,底下的泉水被太阳烤热,就成了现在的温泉。

  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公路到沙城出口下道,沿宝平公路到赤城县西行直达温泉。也可以从延庆沿京蒋公路到赤城。北京西直门、德胜门汽车站有发往赤城的班车。

  这里的通讯、交通方便,联通、移动相继开通,有限电视可收看20多个频道的卫视节目。这里可以健身、歌舞、按摩、桑那、美容,娱乐活动应有尽有。这里是度假的福地,是旅游的天堂。

  随着环京津战略的实施,赤城县县委、县政府加大引资开发力度,将对庙区及基础设施、环境美化等诸方面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届时,赤城温泉度假村将以全新的面貌和更优质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

(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

  (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赤城温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辽统和十八年(公元1000年)七月,萧太后长子、圣宗耶律隆绪曾驻此泉。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直隶监察御史黄应苏在此立碑,将赤城温泉誉为"关外第一泉"。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正月,圣祖玄烨帝陪其祖母来此洗浴治疗眼疾,康熙题写了"洗心"两字,字大如斗,并镌刻在石碑上,此碑尚在。为表达抗日洗雪国耻的决心,1933年5月,吉鸿昌将军来此视察时,曾题写"洗耻"二字,现此两字清晰如初。

  赤城温泉属高温矿泉水,温泉出露处最高水温达68℃,是高温弱碱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温泉。6处泉眼由于出露地点的不同,水温高低和含化学物质都不相同。

  总泉又称滚池,位于咏归亭下。总泉流量0.516M/分,水温68℃,总碱度为4.9,酸度为8.0,水中含有钠、钾、钙、镁、铁、锂、碳酸氢根、碳酸根、氯离子、硫酸根、氯、碘、氡等30多种化学物质和放射性元素。数百年的浴疗实践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表明,滚池水对于风湿性、类风湿性、肥大性关节炎,肩周炎,风寒性腰腿疼,神经性、过敏性、脂溢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癣、疥等皮肤病有特殊浴疗效果,治愈率达80%以上。此外,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如脑外伤后遗症、末梢神经炎、慢性胃炎、胆囊炎、早期高血压、血栓性静脉炎等都有一定疗效。

  胃泉位于总泉之南30米处,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因此,人们争相服饮。

  眼泉位于温泉宾馆大楼对面的南山坡上,泉上建有明目亭,用明泉之水洗眼,能治好各种眼炎,也可让近视眼、老花眼好转,洗后倍觉明亮。

  气管炎泉位于总泉西南120米处,口服、鼻嗅(氡的作用)或浴疗,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都有明显作用。

  此外,还有平泉和冷泉,有待利用开发。

赤城温泉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海拔942米,最高气温20.1℃,最低气温-12.6℃,是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峦青岭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温泉属高疗效矿泉,形成于距地表25千米的稳定岩层中,平均水温在50℃-68℃之间。区内有总泉、胃泉、眼泉、气管炎泉、冷泉和平泉,其中总泉水量最大(30立方米/小时)、温度最高(68℃)。泉水含有20多种化学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疗疾健身、益寿驻颜的功效,特别是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温泉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渔阳之北有汤泉,去燕京三百离”的记载。几经兴废,盛誉不衰。天赐的矿泉,不仅可祛病疗疾,还能益寿延年。

隋唐时辟为道场,历代名人到此都有碑刻和许多传说。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左都督杨洪巡边到此重新发现此泉,留下了“火龙入地沸山根,时涌温泉出厚坤”的神话传说。此后鼎力重建瑞云寺。明万历(公元1578)直隶监察御使黄应苏所立“关外第一泉”碑刻至今光彩照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正月,圣祖玄烨帝陪其皇祖母驻跸这里50多天,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抗战期间,爱国将领佟麟阁、吉鸿昌曾先后光临此地,留下“妙浴”、“洗耻”石刻。

赤城温泉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海拔942米,最高气温20.1℃,最低气温-12.6℃,是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峦青岭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温泉属高疗效矿泉,形成于距地表25千米赤城温泉的稳定岩层中,平均水温在50℃-68℃之间。区内有总泉、胃泉、眼泉、气管炎泉、冷泉和平泉,其中总泉水量最大(30立方米/小时)、温度最高(68℃)。泉水含有20多种化学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疗疾健身、益寿驻颜的功效,特别是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温泉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渔阳之北有汤泉,去燕京三百离”的记载。几经兴废,盛誉不衰。天赐的矿泉,不仅可祛病疗疾,还能益寿延年。

  隋唐时辟为道场,历代名人到此都有碑刻和许多传说。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左都督杨洪巡边到此重新发现此泉,留下了“火龙入地沸山根,时涌温泉出厚坤”的神话传说。此后鼎力重建瑞云寺。明万历(公元1578)直隶监察御使黄应苏所立“关外第一泉”碑刻至今光彩照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正月,圣祖玄烨帝陪其皇祖母驻跸这里50多天,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抗战期间,爱国将领佟麟阁、吉鸿昌曾先后光临此地,留下“妙浴”、“洗耻”石刻。

  真正把温泉变为人民群众的疗疾休闲场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原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提出建设赤城温泉的构想。七十年代初,建起了温泉疗养院,接纳四方来客,尤其受到北方客人的欢迎。每年春季开始,内蒙、北京、山西、东北客人蜂拥而至。温泉得到大规模开发是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赤城县被批准开放后,温泉的开发建设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开发,建成了9家宾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园林面积161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500间,床位1200张,大小会议室16个,容纳人员近千人。大型游泳馆3处,别墅2处。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市财政培训中心是首家二星级宾馆。1998年温泉度假村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村、二星级文明单位。

县境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有温泉两处,其中赤城温泉郦道元《水经注》已有记载,被誉为"关外第一泉",属高疗效矿泉,为集会议、疗养、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山梁中生代冰川遗迹、黑龙山自然风光、龙门峡摩崖石刻等景点自然风景独特;朝阳观丹霞地貌、塘子庙温泉、恐龙足迹化石群等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境内还有多处长城、古堡遗存。已初步形成了以赤城温泉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区。

2003年十多名专家对 赤城县赤城县旅游资源两次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一致认为:赤城县旅游资源种类多、资源品位高。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于1999年拍摄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就是在赤城县镇宁堡乡水泉村拍摄完成的。

以赤城温泉、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温泉度假休闲旅游资源,具备明显的区域竞争力和垄断性。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大力度宣传”的思路,突出绿色主题,打“温泉牌”、唱“生态避暑戏”,着力打造成赤城县经济后续增长点。县境内有温泉两处,其中赤城温在泉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有记载,被誉为“关外第一泉”,属高疗效矿泉;建成了高档次旅游宾馆和培训中心13家,健身房、狩猎场、游泳馆等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成为集会议商务、自然观光、娱乐健身、疗养度假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地质遗迹景观丰富独特,具备建成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资源基础。冰山梁是长江以北第二处海拔两千米以上有冰川遗迹和造型各异、规模宏大壮观的石海景观:“四十里长嵯”滴水崖是中国唯一一处覆盖有火山岩溶的大型丹霞地貌的地方;形成于一亿四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张浩村恐龙足迹化石又是中国鲜见、龙门峡(舍身崖)是中国北方摩崖石刻最多的峡谷;黑龙山石林是中国唯 一的由火山岩形成的石林地貌。

北距赤城县城15公里的云州舍身崖东麓有一座古刹,名护国寺。为赤城县三大旅游景点之一。

恐龙化石

赤城县恐龙化石 恐龙足迹化石群在赤城县城东南7.5公里的112国道西侧300米处有一小山洼,这里遗存着类似鸡爪的足迹,当地人称“落凤坡”。

印迹散露在100多平方米的岩石上,有100多个,最大的长41厘米、宽30厘米,最小的长11厘米、宽8厘米,一般印迹长30厘米、宽20厘米,趾行标准距离123厘米。可发掘展露面积在上千平方米以上。2001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教授对“落凤坡”动物足迹的形状、大小、方向、密集程度勘察后,认定为恐龙遗迹化石,并分析该种恐龙身高大约两米,长五米,体重达十吨左右,是一种三趾食肉性恐龙。根据恐龙足迹的密集性推断,“落凤坡”是当年恐龙的栖息地,在赤城的大山里极有可能还存在着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果然,不久在距“落凤坡”6公里的寺梁村又发现了与“落凤坡”不同的恐龙足迹化石。并认为赤城两处恐龙足迹的发现是“十分有意义的发现,是难得的地质资料,极具科学研究价值”。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群的形成距今大约1.4—1.5亿年左右,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白垩纪初期。该化石群印迹清晰,规模宏大,分布广,保存完好,在华北地区十分罕见,堪称京西第一。较我国其它地方现已发现的足印化石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埋藏浅、保存完好,可开发面积在上千平方米以上;二是这里是恐龙的栖息地,很有可能存在着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三是交通便利,距112国道仅300米,从北京开车来只需2个小时,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其发现对推测研究赤城及华北地区在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动植物群的生存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护国寺

赤城县护国寺 护国寺位于赤城县城以此15公里的云州水库、舍身崖东麓。有碑记曰:“寺隐馋岩,路通大道,控扼羌胡,屏蔽神京,”故名护国寺。

护国寺始建于明代上半叶,即:宣德至成化间。据碑文只可溯至嘉靖壬辰(1532年),再前则曰:“初建之年,漫不可考”。然而,就《明史》和《赤城县志》中有关塞外赤城的兵备战势;沽水通道上游独石、马莲等口的险关要冲;舍身崖这一天然屏障的重要位置等综合考证。据此,云州护国寺初建于“土木之变”之后的成化初年。

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是与独石、马营、仓上、云州等塞外八城堡失守分不开的。明正统十四年秋(1449年秋),瓦刺人攻入大同境后,英宗帝拒谏亲征。二十余万明军与敌稍战即溃。瓦剌人一路从山西大同向东穷追明军,另一路奇袭独石、马营、云州、赤城······,沿沽水而下直插延庆、永宁。堵截明军溃逃还京的退路,终于将五十多万明军围困在怀来土木。将其全军尽覆。英宗皇帝被俘。当时,独石、马营、仓上、云州、赤城等诸城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遭到了瓦刺人的突然袭击。守城将士奋力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城陷人亡,死伤无数。《赤城县志》记:“仓上堡千总田坤之女,年十九,痛君虏父亡,不胜义愤,遂投龙门峡(舍身崖)死,土人穴石壁瘞之。”这场悲壮的血战,就发生在号称“三路咽喉”的云州舍身崖畔。世人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之后,更加乞求和平,要借助神的力量来保佑险关要隘不被攻破,兵锐城坚能拒强敌。因此,这就有了在两山相对如门,壁立万仞的天然屏障舍身崖东麓一处古人已有造像的风水宝地,开凿石窑,大兴土木,建起了古刹——护国寺。以保百姓安居,国家太平。

宪宗即位后,对“土木之战”有了定论;对死难将士抚恤褒奖;吸取教训对迤北边防整修巩固;建祠堂、修庙宇,安抚边民,召示后人。选在舍身崖这险关要隘、当年瓦刺人血腥屠城的地方。建一座寺庙,一来祀求神力保佑险关永固;二来凝聚边地军民的抗敌信心,以固边防。有佐证:赤城境内杨洪墓前高大神道碑即立于成化元年(1465年),碑文中对杨洪褒奖有加,护国寺与此碑建于同时。

1994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对该寺进行重建,该寺原有水泉一处,寺毁时泉水断流,该寺恢复后,泉水再度清流潺潺。该寺现正由各方捐助,进行“大雄宝殿”施工,主体工程已完成。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赤城县黑龙山林场,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热带,是一处原生态森林公园。公园面积7034.4公顷,森林覆盖率84.5%。

公园于2010年正式挂牌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主要包括黑河源、白桦林、东猴顶等景区。 主要景点有黑河源头、东猴顶、响水谷、榆林长廊、十里仙境、亚高山草甸等25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