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的注意事项,学不学佛都看过来
发布时间:2024-08-27 03:26:23作者:楞伽经讲什么在寺院的注意事项,学不学佛都看过来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遵守、认识与运用礼仪规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自在与超凡。
礼仪有很多种,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一、着装
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也会对这种环境起着一种衬托作用。
去寺院参访与礼佛时,我们最好穿着朴素大方,应避免穿颜色鲜艳及过于另类的服装。尤其女士进入寺院尽量不要穿得过于暴露与鲜艳。因为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穿著要求。
无论男女入寺参访应着宽松之衣,以便于礼拜,否则衣裤过紧,礼佛跪拜会很不方便。
服装的搭配通用原则是,莫过于得体大方,这样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适用的。
二、见僧人礼仪
在寺院当中,必然会遇到出家师父。出家人舍弃世间的五欲六尘,每日在那种清净的院落里修行梵行,他们代佛说法,开导群生,无论是他们的德行还是行持,都是值得我们去礼敬的。
通常来讲,在寺中行走时遇见出家人应恭敬合掌,同时口中可以说:「阿弥陀佛」或「师父您好」,以示恭敬。
在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在厕所中不得礼拜问讯;
2、手中捧经典佛像时不得礼拜问讯;
3、手捧其它杂物时不得问讯。
其总的原则无非就是处处体现着恭敬即可。
至于如何称呼,我们可称僧人为法师或师父,若知道师父的法号则可以加上师父的法号称某某法师或某某师父。
三、进入殿堂
一个大的寺院会有很多的殿,例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那么我们进入殿堂需要注意些甚么呢?在进门的时候,要靠门的一侧进入,在哪一侧进入则先迈哪只脚,例如:在右侧进入,那么我们则先让右脚进去,反之亦然。不得从中间进入,因为那样会长养我慢心及不恭敬。
有些殿堂会有供果,常见有的居士会随意拿取,这都是不如法的,因为佛前的供品都是十方三宝物,我们若随意拿取,罪过是非常严重的,还有的殿中会有法器我们不可以随意击打,因为有的法器是召集僧众用的,若任意击打会影响大众的修学,罪过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殿当中我们可以绕佛,据经典记载是有很多功德的,但我们要注意旋转的方向,应该是右绕佛,即顺时针,不得逆旋,因正旋表示恭敬之意,这也是源于印度人的礼仪与习惯。
在殿堂中不得大声嘻笑及大声说话,不要乱扔杂物及吐痰,这些都是没有素养的表现,况且佛殿是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圣地,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
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所以我们处处要体现着恭敬之心,自然在心中就会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同时也可以收摄我们身心。
四、参加法会
在家学佛居士与寺院及出家僧众的学修之一,便是参加寺院兴办的各种大大小小法会。
通常会每逢佛菩萨圣诞日举办法会,内容多为集众诵经、礼忏、念佛、听开示等。参加法会期间一些大的寺院会人数众多,那么自然需要一种良好的秩序,所以一定要服从寺院常住的安排,主要包括上殿和过堂的时间、课诵内容等。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参加法会时上殿诵经的注意事项:
上殿应着海青及居士服。海青是具有汉传佛教特色及中国古殿服装风格的服饰,为汉代人所穿着的服装,一直延用至今。出家众多着黄颜色及黑色海青,在家居士不可着黄色的海青,而一般穿着黑色及咖啡色海青。穿着海青时最好搭配布鞋、长裤,若穿皮鞋及短裤会显得不伦不类,有失庄严,另外海青的袖子很大,里面不宜放置杂物和经书等,这样走起路来会显得很不雅观。
在大众集体诵经的时候,个人的声音不宜过大,以自己能听清为宜,因为梵呗念诵以清净庄严韵律和谐为主。在于摄心以至安静调服诸根。还有就是,人多的时候因为地方的差异所致,可能会存在不同方言及唱诵旋律的不同,如果一味大声唱诵,必然会听起来非常凌乱。
在大殿排班的次序依次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在家女众,所以在家居士都是站在后面的,而且是穿着海青的站在在家众的前面,未穿着的站在最后面。
五、住宿
上面谈到入寺及参加法会,那么有可能我们是在异地参加法会,这就需要在寺院借宿。一般来说若想在寺中住宿,首先应该到客堂,要说明来意,并出示相关证件,待知客师父及相关负责人允许方可入住。要知道寺院的一切皆是十方常住物,在使用上一定要倍加节俭,珍惜自己的福报。若不小心损坏常住物要按原价赔偿,更不得偷盗寺院的东西。
寺院生活一般很有规律性,例如作息时间、过斋(吃饭)时间及以上殿时间等,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的配合及自觉遵守寺院的安排,以免影响他人的学修生活,否则便失去了参访的意义了。
六、其它
寺院会不定期的举行讲经开示,这也是在家居士亲近三宝的最好方式,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也是我们出入寺院及亲近僧宝的最终目标和意义。
参加开示要以恭敬心听法师讲法,听的过程中不要打断法师说法,不要交头接耳、相互攀谈及喧哗。佛法应在恭敬中求,法师为代佛说法,教化众生,人天所应恭敬,这就要求我们生起恭敬谦卑之心。
此外有很多寺院规模很大,会有很多部门和弘法工作要做,我们也可以凭着自己的一技之能参与到寺院的工作当中,作义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佛法的弘扬与传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以报三宝之洪恩。
附
居士上香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诸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