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讲什么

嘎玛仁波切:菩提心,如果停留在言语层面,那还是先从学做人开始吧

发布时间:2024-09-10 03:29:45作者:楞伽经讲什么
嘎玛仁波切:菩提心,如果停留在言语层面,那还是先从学做人开始吧

我们一直在说,昌列寺是众生的家,是弟子们的家,家门永远都敞开着,特别希望精进的弟子们,每年都有机会回家参加大法会。如何精进呢?日常的功课,要发无上的菩提心,去好好坚持,为自利利他努力闻思修佛法,积极做义工奉献社会,保持正知正念,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愿意真正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所依。真正把昌列寺当家,把佛教当成是永恒所依对境的这些弟子们,对你们来讲,能够“回家充电”是极大的奖赏。这种奖赏并不是说,每年请你们回来,让你们有个闻思修佛法的机会,而是一直到你们成佛为止,你们收获了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财富。

每一天,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虔诚心,新的一天,是不是已经转变好了心态。在我的印象中,老上师——尊贵的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当年在教导我们的时候,每天清晨上课,第一句永远是:“为了利益天下一切苦难的如母有情众生,我们现在发愿,我们来这里听闻佛法、思考佛法、修行佛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早日让自己脱离轮回成佛;另一个,尽我们所能,利益天下一切苦难如母有情众生。我们在此发愿,为了天下所有一切苦难的如母有情众生,我将行菩萨道!”每一天,老上师只要上课,就要重复这句话。如果当天老上师上两堂课,他就讲两次这句话,上三堂课,他就重复三次这句话。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想,“每天上课,每天说,我们又不是一天两天跟着师父听法,这么多年每天重复。师父老重复这句话干什么呢?我们都已经背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了。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并反思,这么熟悉的一句话,我是不是只会说而已?有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只是这样想想,甚至觉得这并不真实。想到此,我才发现,原来师父一再又一再地提醒着我们,要真正地从内心当中发出菩提心!

有句话说,“念菩提心愿文不重要,能生起菩提心才重要!”这不是说念发菩提心愿文,是无关紧要之事,而是告诉我们,如果只是念一念,偶尔想一想,并没有发自内心,也不准备去付诸行动,那念诵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的。菩提心不是念出来的,真正生起菩提心,才更有意义!

如果你对发出菩提心有些不切实际的感受,那就先从做个好人开始。当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佛菩萨会透过你的善心,让你在修行与生活中感到被真实护佑,你的虔诚是百分百,就绝对会得到百分百的加持!但如果你的心是恶的,就肯定得不到佛菩萨的保佑,这也是百分百的。宗喀巴大师讲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对很多人而言,了解“空性”还为时尚早,作为大乘佛教信徒的一个基础,培训好自己的善心,能够记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能够慢慢培养自己发出菩提心,并行持菩萨道,不断坚定正知正念,才最为重要。

让我们的心,从一个顽固不化、执著、傲慢的刚强凡夫之心,慢慢变得柔软、善良、慈悲。这就不仅仅是将做人的原则坚持好,而需要佛的智慧来帮助大家,慢慢学会用慈悲来定义真正的善良。

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当你能够不伤害天下一切苦难的如母有情众生,如人类,或大到其他动物里的鲸豚、大象,马,牛等等大动物,小到蟑螂、蚂蚁、昆虫、细菌等生命,都能一视同仁不去伤害他们的时候,大悲心就具备了。这种大悲心跟善良的心差别很大,跟所谓的博爱差别也很大。你不想伤害众生,并且你喜欢他也爱,不喜欢他也爱,这就叫慈悲了。

虽然众生表面看起来长相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的福报不一样,投胎的道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希望被关爱,得到快乐,不希望遭受痛苦。因此,“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这种心态真实不虚产生之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思想就形成了。再加上“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当四无量心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经常能够在你身口意上进行被体现,菩提心才会不断增长,永不退失!如果,只是把升起菩提心,停留在语言的层面,那还是从做个好人开始,比较务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